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

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

十四卷。清丁显撰。丁显,生卒年不详,字韵渔,别字西圃,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咸丰间举人。曾教授淮南研治经史,还留心实学,以期有用于世。对于疏导淮河、运河等民生国计,尤费苦心。年近六十,仍著书不倦。平生对音韵学、训诂学研究精深。丁显认为,历来诸家引用经典,各有所取。有的经书原字为本义,而引用时用字则为转音,他们不明白这一道理,因此常常误释经典原意。丁显所著《诸家引书异字同声考》,可使读者了解声类互转因方言和时代而有所不同,并不是其字有另外的意义。丁显治音韵之学,特别注重谐声。所著《声谱》二卷,取司马光《切韵指掌图》、清李汝珍《音鉴》之法,根据双声理论对汉字进行分类。该书在体例上首列韵目,次释字义,按声母的粗细归等。他的《双声叠韵一贯图》成书于同治三年(1864年)。此书推崇明方以智的音韵学理论,在韵图的组织、分韵列字上多用其说。书中分声母为二十一类,每一类又分粗、细两种音。二十一声母分属九音(顎声、舌头声、重唇声、齿头声、正齿声、深浅喉声、轻唇声、半舌声、半齿声),分韵母为二十二大类。将通行的开齐合撮四呼化为粗、细两类音,与声母的粗细相配合。此书韵图横列二十一类声母,纵分二十二韵,每个声母下分粗、细韵母两格,每格中央列阴平声字,其余四声分列于格子四角,有音无字则以〇表示。此法实为丁显所独创。丁显还编辑《韵学丛书三十四种》,可惜未见刊行。《丁氏韵学丛书五种》目录:《群经异字同声考》九卷,《谐声谱》二卷,《丁氏声鉴》一卷,《音韵指述》一卷,《双声诗选》一卷。有清光绪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辑佚书七种

    七卷。此书不著编者姓名,为旧钞本辑佚书。旧题为《庄进士所集书七种》,故有人认为它是庄存与所作。汉何休好《公羊》之学、著《左氏膏肓》、《穀梁废疾》、《公羊墨守》,郑玄分别予以辨驳,因而作《针箴膏肓》、《

  • 葵园四种

    三十九卷。清王先谦(已著录)撰。该书汇辑王先谦诗集、文集、书札及自撰年谱,有《王祭酒年谱》三卷、《虚受堂书札》二卷、《虚受堂诗存》十八卷、《虚受堂文集》十六卷。文集前有门人苏舆序,云“至自撰年谱,记其

  • 临淄县志

    十六卷。清邓性修,李焕章纂。邓性,江西南昌人,进士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临淄知县。李焕章字象先,号织斋,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明末诸生,一生致力于诗词古文。著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

  • 来复堂集

    二十五卷。明曾维纶(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曾维纶字惇吾,江西乐安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嘉兴府同知。著有《来复堂集》。此集二十五卷,前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黄洪宪序,称

  • 桃符记

    二卷。明沈璟(1533-1610)撰。璟字伯英,号宁庵,又号词隐,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除兵部主事,吏部员外郎,降行人司正,升光禄寺丞。后罢官屏迹郊居三十余年,致力于戏曲研

  • 维摩诘所说经义疏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条。《维摩诘所说经义疏》,世称《广疏》。此疏与略疏比较,约增加了三分之一。所诠详简,互有不同。科文分章,立言措义,全无一合。略疏己说的,广疏不再重复或

  • 雪门诗草

    十四卷。清许瑶光(1817-1882)撰。许瑶光,字雪门,号复叟。善化(今湖南长沙)人。道光拔贡,官嘉兴知府。《诗草》计收《悠游集》两卷,《蒿目集》四卷,余则为《上元初集》。共收道光二十年(1840)

  • 复斋日记

    二卷。明许浩(约1488年前后在世)撰。许浩,字复斋,余姚人,生卒年均不详。官桐城县教谕。有《宋史阐幽》等著撰。《复斋日记》是记叙明初以来朝野事迹的笔记小说。书前有自序。书中诸如杨荣料敌、于谦治兵、汪

  • 言旧录

    一卷。清张金吾(生卒年不详)撰。金吾字月霄,江苏常熟人,古文献学家。该书记其生前学术经历。书中有其妻季景和序。金吾四十一岁时,景和亡故,再两年金吾亦故去。此书止于金吾四十二岁时。金吾喜藏书,有《爱日精

  • 论语古论集笺

    二十卷。清潘维城(详见《论语古注集笺》条)撰。是书博采近儒之说,罕有发明。对于经义有不当之处,也不驳斥校正。如“传不习乎”条,《释文》郑曰:“鲁读传为专”。笺引宋翔凤《论语发微》曰:“鲁论读传为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