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传折诸

三传折诸

四十四卷。张尚瑗(生卒不详)撰。张尚瑗字宏蘧,又字损持,吴江(今属江苏)人,清代经学家。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兴国知县。张尚瑗曾师从朱鹤龄,治《春秋》经传之学。朱氏曾作《读左日钞》,张氏仿其师作《三传随笔》,积累日久,卷帙逐夥,乃重新编纂而成此书。“折诸”之名是取扬雄“群言淆乱折诸圣”之语。此书计《左传》三十卷,《公羊》、《穀梁》各七卷,可知其用力于《左传》尤勤。其《自序》谓:“读古人书当出己裁,而经学必以传疏为依据”,又云:扬雄“又曰:‘众言淆乱折诸圣’。欧阳氏谓:‘经简而直,传新而奇,学者乐闻而易惑’。愚以为乐闻新奇然后可以折诸简直,其新奇也,盖其所以为简直也。”此盖为其书之大旨。其书卷首两篇为通论性质,有先生评说、郊禘考、五岳考、涂山会诸侯考、左丘明时代考、五霸辨、四凶议、论左传书、成周地形、鲁地形、楚地形、宋卫地形、陈蔡曹地形、郑地形、吴越地形,总论列国地形、河、江、关、春秋列国论、春秋列国党仇分合、姬姓之国、鲁异诸国、王室之卑、晋楚更霸、秦晋姻雠、陈蔡亡于楚、齐争国始末、宋卫叛臣、季氏专鲁、三家纂晋、赤狄白狄、三传经文互异、三传立例互异、类事类语、地名同、地名与国名同、名谥同、名姓世表、人名同、同姓名录诸篇,大多为张氏所撰,间亦有采前人所论著者,此为其书之精华所在,其书之特点是取材宏富,但其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亦失之芜杂。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一年,现存乾隆刻本,另清敬足斋刻其中《穀梁折诸》六卷。

猜你喜欢

  • 汉石经残字证异

    一卷(家刻本)。清孔广牧撰。广牧字笠塘,山东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此书卷首有仪征刘寿曾序。刘序认为,汉熹平石经,其文字与经典文字密切相关。就残字稍完备者而言,《尚书》则是东晋古文未出以前之本。《诗经》

  • 丁辛老屋集

    二十卷。清王又曾(1706-1762)撰。王又曾字受铭,号谷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授刑部主事。乞归后飘泊江湖。工诗,时称“秀水派”,与钱载齐名。《丁辛老屋集》二十卷,卷首至卷十七收古今体

  • 成均讲义

    无卷数。清孙嘉淦撰。孙嘉淦详《春秋义》条。此书是嘉淦任国子监祭酒时所作,目的在于阐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义。书中格外推崇朱子格物之说,认为欲致知、诚意、正心,必自格物始。又以为读书不过格物之一途,作

  • 才兹经说

    二卷。清末王兆芳撰。兆芳字漱六,江苏崇川人,生卒年不详。曾就学南菁书院,为经学家黄以周的高足弟子。治经尤长于三礼。篇名“才兹”,取草木初生滋益之义。此书解经,不乏佳作。如“说稽古”,融会贾逵、马融、郑

  • 翻切简可篇

    二卷。作者有争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清张燮承撰。燮承字师筠,含山人”。案是书咸丰元年(1851年)陈奂序云:“师筠张先生著《简可篇》二卷,仅数十纸,音韵奥旨已较若列眉,且并为十九字母,作横直

  • 蔗尾诗集

    十五卷。《文集》二卷。清郑方坤(约1729前后在世)撰。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福建建安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元年(1723)进士,历任邯郸知县,武定知府等。在官多善政,以病自免。方坤博学多才,聪慧过

  • 顾氏石刻

    一卷。清顾沅辑。此刻首行空而未镌,是帖名未定。其中多顾氏藏印,而顾沅多刻书,所以必为顾氏所刻。内容是:李东阳《金丝堂铭》、《吴山归老诗序》、《会文联句》、《赠陈白沙诗》,杨一清诗一种、手简一种,张居正

  • 瑞墨斋米书

    二卷。帖尾有“瑞墨斋书”四字。其卷一为葛枚端和宠千依许本重刻,皆为米氏所作诗词;卷二为米氏于宋元丰壬辰重九之际戏作二诗。其中卷一为真迹;卷二为赝本。葛氏重刻本后有壬寅(万历三十年即1603年)申鼎铉跋

  • 贲园书库目录辑略

    一卷。张森楷批。张森楷,生平不详,字石亲,籍四川合州。成都严氏曾编有《贲园书库目录》,张氏因之作《分类法》,述其所见而成此书,可作为图书分类之书看待,对子目划分提出了独到见解。有民国十四年(1925)

  • 通变

    见《易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