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体唐诗

三体唐诗

六卷。宋周弼(1200-1257)编。周弼字伯弼,汶阳(山东汶上)人。周文璞之子。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在浙东一带为官。十七年辞官,周游江湖。著有《汶阳端平诗隽》。本书选唐诗。其曰三体者,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首载选例。七言绝句分七格。一曰实接、一曰虚接、一曰用事、一曰前对、一曰后对、一曰拗体、一曰侧体。七言律诗分六格。一曰四实、一曰四虚、一曰前虚后实,一曰前实后虚,一曰结句、一曰咏物。五言律诗分七格。前四格与七言同,后三格一曰一意、一曰起句、一曰结句。宋末风气日薄,诗家多不工古体。故赵师秀《众妙集》、方回《瀛奎律髓》所录者,无非近体。周弼此书亦复相同。所列诸格,尤不尽诗之变。而其时诗家授受,有此规程,存之亦足备一说。考范晞文《对床夜语》曰:周伯弼选唐人家法,以四实为第一格,四虚次之,虚实相半又次之。其说四实,谓中四句皆景物而实也。于华丽典重之中,有雍容宽厚之态,此其妙也。昧者为之,则堆积窒塞,而寡于意味矣。此编一出,不为无补。后学有识高见卓、不为时习薰染者,往往于此解悟。间有过于实而句未飞健者,得以起或者窒塞之讥。然刻鹄不成尚类鹜,岂不胜于空疏轻薄之为。使稍加探讨,何患古人之不我同也。又申明其四虚之说及前实后虚、前虚后实之说,颇为明白。乃知周弼撰是书,盖以救“江湖末派”油腔滑调之弊。与《沧浪诗话》各明一义,均所谓有为言之者。旧有元释圆至注,疏陋殊甚。此本为高士奇所补正。虽未能本本元元,尽得出典,而文从字顺,视旧注差清整。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复堂词话

    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应礼部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任秀水县学教谕及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知

  • 识大录

    无卷数。明刘振撰。刘振字自成,宣城(今属安徽)人。该书纪明代君臣事迹,仿效各史例,只是将本纪改成帝典,记载了从太祖到穆宗的明帝王,共二十四卷;列传不分卷数,按母后、储宫、宗室、宰辅、四裔的顺序分类编次

  • 世界征服者史

    记载十三至十四世纪蒙古族历史的著作。波斯史学家志费尼(Ala-al-Din‘Ata Ma likJuwaini,1266-1283)撰。志费尼出身于波斯贵族家庭,其祖父为花剌子模大臣,父投效蒙古,得到

  • 古书疑义举例

    七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浙江德清(今属浙江省北部)人。道光进士,官至河南学政。晚清著名学者,著有《上海县志》、《春在堂全书》、《镇海县志》、《射雕馆集》、《群经平议》等书。此

  • 庄子解

    ① 三卷。清吴世尚撰。吴世尚,贵池(今属安徽省)人,其人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有《庄子解》一书。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其书只收《庄子》内七篇。其要旨是引《庄子》而附之儒家。观其目录后附记,

  • 靖节先生集

    十卷。首一卷。《诸本评陶汇集》一卷。《年谱考异》二卷。晋陶潜(365-427)撰。清陶澍(1778-1839)辑注。陶潜,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大

  • 圆容较义

    一卷。明李之藻撰。该书介绍了比较图形关系几何学。其自序称“借平面以推立圆,设角形以徵浑体。”因形有全体,视其一面,从其一面,可测其全体,故“借平面以推立圆”。又面必有界,界以线为边,两线相交必有角,析

  • 江陵县志

    五十八卷,首一卷,清崔龙见修,黄义超、黄义尊纂。黄义超,字北海,本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以母志不仕。黄义尊,字达斋,义超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陕西道监察御史。明以前无专志,

  • 德星堂集

    十五卷。清许汝霖(?-1720)撰。许汝霖,字时庵,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历赞善,督江南学政,时称得士。累迁礼部尚书,致仕归,读书教徒以终。许汝霖,性孝友,行谨饬,工诗文,是集有文

  • 吞松阁集

    四十卷。清郑虎文(约1755前后在世)撰。郑虎文,字炳也,号诚斋,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生卒年未详。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左赞善。虎文性情笃厚,于学无所不通。一主河南乡试,再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