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异人集

三异人集

二十三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号青藤、天池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聪敏,十余岁即仿扬雄《解嘲》,而作《释毁》。师从同里季本,为诸生十余年。为浙督胡宗宪招致幕下,为胡草拟《献白鹿表》而负盛名。徐渭又知兵,好奇计,曾屡为胡宗宪出谋划策,很受重视。胡宗宪获罪下狱,徐渭自杀而未死,又因击杀继室坐罪论死。经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曾系狱七年。后出游金陵,北抵宣化、辽东,纵观边塞,寄情诗酒。徐渭天才超轶,诗文书画无所不长。一生著作繁富,对后世影响颇大。著有《文长自著畸谱》、《青藤山人路史》等。所著《南词叙录》,为研究南戏的重要参考资料。所著杂剧五种:《四声猿》(包括《狂鼓吏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等四个剧本),《歌代啸》,均有传本,是明代杂剧的重要作品。他的书、画也都冠绝一时,受到时人与后人的推许。诗文集传世有《青藤书屋文集》三十卷、补遗一卷、《徐文长佚草》十卷、《徐文长逸稿》二十四卷等。此书评选方正学、杨忠愍、于忠肃三家之文。杨充谐序其书。有明万历间刻本。

二十二卷。明李贽(1527-1602)编。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单名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温陵居士等,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官至姚安知府。思想上,力主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文学上与前后七子相抗衡,对公安派影响较大。本书收方孝孺诗文十卷,于谦奏疏四卷、文一卷、诗三卷,杨继盛奏疏、诗文各一卷,附录一卷。所收各篇,李贽均作了评点。李贽一向狂悖自恣,而本书所评却在情理中。卷首题吴山俞允谐汝钦正。故世有本书是俞允谐所编而托之于李贽一说。方孝孺、于谦、杨继盛三人皆各自有集存世。是书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猜你喜欢

  • 魏三体石经续录

    一卷(民国十二年七月石印本)。吴宝炜撰。是书补录前书未收之石,计《尚书》之《多士》篇五行三十字,《多方》篇五行十二字。《春秋·文公十年、十一年》经五行二十九字,与《多士》一石互为正反面。又《多方》篇二

  • 娄山易轮

    一卷。清范尔梅撰。此书亦系范氏《读书小记》之一,实为撮抄未定之书,因而与《易卦考》等书多有重复之处,宗旨亦大同小异。此书题曰易轮,盖取易道周转不息之意。书中最主要的是前四图:一曰小生生图,明先天易八卦

  • 读经琐记

    不分卷。近人易顺鼎(详见《经义莛撞》)撰。此书附刊于所著《经义莛撞》后,其价值似不如之。其中偶杂前人已论之言。如引张孝达之说,谓《尚书》“率循大卞”,即“大变”,“循”与“顺”通,“循大卞”犹言顺大变

  • 陈句山年谱

    又名《陈星斋年谱》,一卷。清陈玉绳编。谱主陈兆仑(1701-1771),字星斋,号句山,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分发福建知县,旋被荐应博学鸿词,未试。后考取内阁中书。乾隆元年(1736

  • 栗庵遗稿

    二卷。明郑环(1422-1482)撰。郑环,字瑶夫,号栗庵,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累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栗庵遗稿》。据集中郑环之子郑孟绳跋,可知此稿原本十卷,因不慎而毁

  • 信古阁小丛书

    八种,九卷。清黄任恒编。黄任恒字秩南,广东南海人,生卒年不详。著有《辽痕五种》。此丛书汇辑古今著述,以粤人所作为主,如《两汉书旧本考》二卷,范公诒原著为《汉书考》一卷,只考宋元旧本,黄任恒为之增补,上

  • 沈氏四声考

    二卷。清纪昀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年自号石云,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至协内大学士加太子少保,为《四库全书》总纂官,笔削考核一手删定《全书

  • 六书辨

    一卷。近代徐绍桢(生卒年未详)撰。绍桢字固卿,广东番禺人。清末举人。官江宁候补道。是书系解释六书之作,仅就许氏《说文叙》的说解,括其大旨,依六书次第加以论说。并未博引古今各家之说,列其同异,辨其是非,

  • 尚书揆一

    六卷。邹期桢撰。其生卒年不详。期桢字公宁。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万历中诸生。曾与吴桂森俱从著名学者高攀龙受业,时称为两素衣先生。除《尚书揆一》外,尚有《读尚书六要》之作,为其孙邹升所述。《尚

  • 湛然堂诗稿

    不分卷。明陈汝(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陈汝,字席珍,江西高安人。生卒年不详。官江西广昌县知县。其自叙诗注云:望五贡荐。盖由贡生起家。是集为其子陈邦纶属陈起元所选定。《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格意颇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