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朝野记

三朝野记

七卷。清李逊之辑。李逊之,字肤公,江苏江阴人。明御史李应升之子,自称“江上遗民”,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三朝野记》述明泰昌、天启、崇祯三朝史实,起自万历泰昌太子时挺击、移宫、红丸三案,至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终。卷一记泰昌朝事,卷二、卷三、卷四记天启朝事,卷五、卷六、卷七记崇祯朝事。李逊之为东林党人后代,故于东林党人事迹记载颇为详尽,揭露魏忠贤、王体乾等祸乱异常具体,盖俱得之于家世传闻。其言崇祯朝事,多与文秉《烈皇小识》相合。又记客氏专宠及后党诸事,于明熹宗不理朝政,沉匿匠作之戏,阉党把持朝纲之状多所揭露。对于崇祯时徐光启立进天主教之说亦有记载。又指出李自成围攻开封时,决黄灌城者实为明巡抚高明衡、推官黄澍。《三朝野记》叙明末史实,“但就邸报抄传与耳闻睹记及诸家文集所载,摘其切要,据事直书”(《三朝野记自序》)。凡传疑末确者,宁阙而不录。间或于叙事后杂以诸家论述,附缀小品议论,要于毋偏毋徇,勿伪勿讹。李慈铭称“是书见闻质实,议论亦平允”(《越漫堂日记》)。原书辗转传抄,多有遗缺,惟北京图书馆藏梧竹山房旧抄本首尾完足,堪称足本,前有作者自序。《三朝野记》有清初刻本,天津图书馆藏清抄本,道光四年(1824年)李兆洛刊活字本,北京图书馆藏抄本,另有《常州先哲遗书》本,后附盛宣怀跋,及《荆驼逸史》本。

猜你喜欢

  • 汉石经碑图

    一卷(民国二十年排印本)。张国淦撰。国淦字乾若,蒲圻(今湖北省蒲圻县)人,曾著有《历代石经考》。汉石经出土大小数百块,其中可考者,约得四千余字。国淦即据此草为碑图,凡一卷。按,汉石经碑数,前人有四十碑

  • 翰林记

    二十卷。明黄佐撰。黄佐(1490-1566),字才伯,号泰泉,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嘉靖初由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广西学政、南京国子监祭酒,累迁少詹事。学宗程朱,然不以聚徒讲学

  • 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

    见《伤寒直格方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汉师传经表

    一卷。清末民国初吴之英(1857-1918)撰。之英字伯朅,又字伯杰,号西蒙愚者,四川名山县人,优贡生,曾主讲四川艺风书院、通材书院。民国后任蜀政府国学院院正。此编在洪亮吉《传经表》的基础上。《齐诗》

  • 经话

    二卷。廖平撰。廖平(1852-1932)原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晚年号六译。四川井研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青年时就学于成都尊经书院,师事湘潭王闿运。清末今文经学家、思想家。廖

  • 辩正论

    十卷。唐代释法琳撰。法琳生平事迹详见《破邪论》辞条。法琳为进一步转移当时社会的视听,改变世人对佛教的看法,争取皇上的同情与支持,在继《破邪论》之后,又作《辩正论》十卷。东宫学士陈子良为之作序。《辩正论

  • 清淮词

    二卷。清汤成烈撰。成烈字果卿,号确园,武进(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道光举人,历任永康知县、玉环同知,皆有惠政。辞归后,主讲延陵书院。著作有《古藤书屋文集》。果卿工于填词,“每一调必以全力运转,有约

  •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十卷。乾隆九年(1744)奉敕撰。本书详载满洲氏族源流,一一考其异同分合,胪列其世系。蒙古、高丽、尼堪之久隶八旗者,亦追溯由来,附注于末。每姓取勋劳昭著者列于首篇,各系以小传,其子孙世袭官爵依次排列

  • 驴背集

    四卷。清胡思敬(见《退庐诗集》)撰。。此编均七言绝句。每首附注时事,颇多轶闻,足备史乘之采择。如卷四纪孝钦后为群小所挟,欲久居西安,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合疏力谏云:“一丸安可塞函关,杜宇声声唤帝还。

  • 内江县志要

    四卷,清王果纂修,罗度增补。王果,邑人。罗度,曾任内江县知县。《内江县志要》道光十四年(1834)修,二十五年(1845)续修刻本,共四卷。此志初为道光中人王果撰,后光绪间邑令罗度又增补。其以明县令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