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

十九卷。元危亦林(1277——1347)撰。危亦林字达斋,南丰(今属江西)人。为五世名医。家世业医,博览医书,对内、妇、儿、五官,整骨诸科均有研究,尤擅长骨伤科,曾任南丰医学教授。此书根据古方与五世家传验方撰写而成。汇集了其高祖以下和本人临床经验,约五十万字。书中按元氏医学十三科顺序分别记述内、外、妇、儿、五官及伤科等各类疾病的脉病证治。虽然综合各科,但其中亦包括正骨、金镞、疮肿等诊治。卷一至卷十为大方脉杂医科,分子目九十一类;卷十一、卷十二为小方脉科,分子目七十一类;卷十二为风科,分子目十类;卷十四、卷十五为妇产科,分子目三十三类;卷十六为眼科,分子目十二类;卷十七为口齿咽喉科,分子目六类;卷十八为正骨兼金镞科,分子目二十九类;卷十九为疮肿科,(附《孙真人养生法》节文一卷,故又称此书为二十卷),分子目二十四类。其总目有针灸一科,但有目无书,检校其文,皆散附于各科之中。书前自序称始著于天历元年(1328),成于至元三年(1337)。书中述证准确,条理清楚,组方严密。序中自称其高祖遇仙人苳奉二十五世孙,得其传授秘方。此虽为技术家依论之言,不足为信,但所载古方颇多,且皆可以资考。于骨伤科有关整骨手法论述十分详备,尤其是应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为伤科史上创举。书中记载有不少很好的经验。如记载“肠肚伤治法”,称“只肠全断难医,伤破而不断者,皆可治疗”。其手术方法是“用花蕊石散傅线上,轻用手从上缝之,莫待粪出,用清油捻活,放入肚内。肚皮裂开者,用麻缕为线,或捶桑白皮为线,亦用花蕊石散傅线上,须用从里重缝肚皮,不可缝外重皮,留外皮开,用药掺,待生肉。”这在外科缝合技巧上,较之宋代有了极大的进步。关于麻醉法记述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如对颠扑损伤治疗称:“先用麻药服,待其不识痛处,方可下手。或服后麻不倒,可加曼陀罗花及草乌五钱,用好酒调些少与服。若其人如酒醉,即不可加药……逐时相度入用,不可过多。”可见危氏的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危氏在此书中亦指出应按病人的年龄、体质、和出血情况决定麻醉药的剂量,以达到麻醉为准。而危氏使用蔓陀罗这一麻醉药,比日本著名的外科医生华冈青州于1805年,使用该药作为手术麻醉药,并被誉为世界麻醉史上的佳话和先例,要早450年。有元至正五年(1345)建宁路官医提领陈志刻本、明初书林魏家复刻本、196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七经掌诀

    一卷。清孟超然(1731-1797)撰。超然字朝举,号瓶庵,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乾隆二十五年二甲进士,累官至吏部郎中。后典试广西,督学四川,廉正不阿,遇士有礼。以亲老告归,杜门却扫,潜心著述,主持鳌

  • 阅古随笔续

    二卷。明穆文熙(详见《七雄策纂》条)撰。此书杂采诸子之文,而又不著出处,只是于卷首总列其所采书目,体例殊谬。所录内容也皆为习见之语。首页题《正续阅古随笔》,而书中则题《阅古随笔续》,大概还有正集,未及

  • 初潭集

    十二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条)撰。原书本为三十卷,共分夫妇、父子、兄弟、君臣、师友五类。卷一至卷四为夫妇,下分合婚、幽婚、丧偶、妒妇、才识、言语、文学、贤夫、贤妇、勇夫、俗夫、苦海诸缊、彼岸诸媪

  • 备倭记

    二卷。明卜大同撰。卜大同。字吉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嘉靖戊戌(1538)年进士,由刑部主事历任湖广按察司佥事。任上剿灭蕲、黄盗匪,因功升布政司参议。又因平定苗乱之功,擢福建巡海副使。其

  • 用我法斋经说

    一卷。清末江慎中撰。慎中生卒年籍贯及事迹等均不详。此书论古今经文,能破门户之见,持论公允。谓《尚书》与《礼记》古文,同出孔壁,《礼记》十七篇,今古文之异,尽见于郑玄注中,不过字句小殊,无关大义。《礼记

  • 律吕新书解

    二卷。明张敔撰。张敔字叔成,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曾举弘治辛酉年(1501)江西乡试,官至礼部员外郎。精于乐学,著有《雅乐发微》八卷和《律吕新书解》二卷。此书专为疏解蔡元定《律吕新书》而作,认为蔡

  • 物原

    一卷。明罗颀(生卒年不详)撰。罗颀字仪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本书为更订宋高承《事物纪原》而作。全书共分十八门,共二百三十九条。《事物纪原》尚著明出典,而本书混众说而为一,舛误之处很多。如谓乌孙

  • 礼记集说

    ① 一百六十卷。宋卫湜(生卒年不详)撰。湜字正叔、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历官武进令、朝散大夫、知袁州等。精于礼学,学者称为栎斋先生。是书始作于南宋开禧嘉定年间,宝庆二年(1226)成书并上表朝廷,九年

  • 唐人万首绝句选

    七卷。清王士祯编。据集前编者自序称,王士祯有感于洪迈《唐人万首绝句》的杂驳,及认为“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即唐三百年之乐府也。”于是编选此书。此书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共七卷,距王士祯去世仅三年

  • 粤台稿

    二卷。明谢少南(约1545前后在世)撰。谢少南,字应午,一字马槐,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与陈凤、高远、金大车等人在青溪结文会。嘉靖十一年进士,授南刑部主事。累官陕西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