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苏经解七种

两苏经解七种

四十一卷。宋苏轼(详见《易传》)、苏辙(详见《诗集传》)撰。此编收录了苏轼书两种:《东坡先生易传》九卷,此书申王弼之说,多切人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曲譬之旨。盖大体近于王弼。唯弼之说唯畅玄风,轼之说多切人事。其文辞博辩,足资启发。”《东坡先生书传》十三卷,书颇有新意,与理相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但就其书而论,则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又长于议论,于治乱兴亡,披快明畅,较他经独为擅长。”苏辙之书五种:《颖滨先生诗集传》七卷。因《诗之小序一再重复,疑为卫宏所集录,故其说诗“唯取序首”,对后世影响较大。《颖滨先生春秋集解》二卷,系矫王安石新学而作。书中多推《左传》之说。左氏之说不可通之处,则取《公羊传》、《穀梁传》及诸家之说以通之。《论语拾遗》一卷,苏辙晚年闲居颍上为补正苏轼《论语说》(已佚)而作。《道德经解》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大旨,主于佛老同源,而又引《中庸》之说以相比附。”又云:“自儒家言之,则辙书为兼涉两歧;自道家言之,则辙书犹为各明一义。”另外还有《孟子解》一卷,言简而义精,于义理多有发挥。《论语拾遗》、《道德经解》、《孟子解》三书论事理不偏不倚、实事求是。书中虽有诋毁旧说之处,个别地方考证不切,然就其文辞,内容而论,足为一家之说,对启发后学之作用,不可低估。《两苏经解》问世后,为王安石新学所讥,并废于太学。顾桐柏与两苏为结拜兄弟,见此则刻《两苏经解》以传。明万历辛亥(1611年)重刻,书前有焦竑和刘冒宁于万历庚戌(1610年)撰写的序言。目录:《东坡先生易传》九卷、《东坡先生书传》二十卷、《颖滨先生诗集传》七卷、《颖滨先生春秋集解》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道德经解》二卷。有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周易本义引蒙

    十二卷。清姚章撰。章字青崖,山东潍县(今潍坊)人,贡生。据刘演序及自序,此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刻梓。作者在自序中云其自幼学易,以朱子本义为宗,但却未能尽知本义之妙。后读《蔡虚斋蒙引》,始悉本义

  • 不二斋文选

    七卷。明张元忭(1538-1588)撰。张元忭字子荩,号阳和,浙江绍兴山阴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卒谥文恭。著有《绍兴府志》等。是集为张元忭诗文别集。凡七卷,其中文六卷、诗-卷。卷

  • 中枢政考

    三十一卷。鄂尔泰等奉敕撰。鄂尔泰,已见前条。是书成于乾隆六年(1741),进呈于乾隆七年。计有八旗则例十五卷,绿旗则例十六卷。八旗、绿旗均有职制、公式、户役、仓库、田宅、军政、邮驿、关津、盗贼、杂犯等

  • 松邻文集

    四卷。清吴昌绶(1810-1867)撰。吴昌绶字伯宛,号印丞。浙江杭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吴昌绶博雅工诗古文词,长于考证经史、金石、目录、版本之学,著有《龚定庵年谱》、《吴郡通典》,又刊

  • 尚书考异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

  • 淮南子周易古义

    三卷。清末胡兆鸾撰。胡兆鸾,长沙人,其余不详。《淮南子》为汉淮南王刘安撰。书中说易之处甚多,其观点与后来易说颇有不同之处,有许多是可取的。故胡氏辑淮南子中有关说易之处,并参以其它古注,以期探明周易真谛

  • 南史札记

    一卷北史札记 三卷。清李慈铭撰。李慈铭,有《魏书札记》,已著录。撰者以宋、齐、梁、陈书校南史,以魏、齐、周、隋书校北史,成此札记。是书考证详细、准确,可资参用。虽其中文字与原史书相校有差异之处,但于理

  • 大学管窥

    一卷。明廖纪撰。廖纪字时陈,号龙湾,黄梅(今湖北黄梅)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司副使。此书首载《大学》古本及二程、朱子改本,又依古本次序加以疏解,于先儒之学多有采用,亦

  • 枝江县志

    ①十卷,清周廷桂修,杨际春纂。周廷桂,字月枝,直隶东光县人,吏员,官枝江知县。枝江,秦以蜀江至此的分支为诸州,因以名县。宋元以前县志无考。明成化知县关忠创修,正德知县成斐续修,嘉靖知县柳华、董燧三修、

  • 文选锦字

    二十一卷。明凌迪知(详见《万姓统谱》)撰。本书以《文选》字句辑为二十七门。自谓在合并清江刘氏《类林》及眉山苏氏《双字类要》二书的基础上增减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