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丹溪心法附余

丹溪心法附余

二十四卷。明方广(生卒年不详)撰。方广字约之,号古庵,休宁(今属安徽)人。方氏初习儒,后因母病误治身亡,愤而学医。曾游于河南洛阳,旅居陈留等地,以医术闻名中原。其学术以朱震亨为宗。因见程用光校订朱震亨的《丹溪心法》一书,每证之后赘列“附录”,并与朱氏理论有矛盾之处,且详于法而略于方,故删繁就简,重加编撰,削去“附录”,去讹存正,且博采诸家之方论附于各门之后,历时五年,于嘉靖十五年(1536)撰成此书。全书约六十余万字。书中依《丹溪心法》之序,有增入者以“新增”二字加以区别。卷首一卷,载有《丹溪本草衍义补遗》及十二经见证、丹溪论、河间风热湿燥寒论、诊家枢要、十二经脉歌等内容,后附“古庵药鉴”,以明药性、脉理、病机、治法、经络。卷一至卷二十四,依次分为外感、内伤、风、寒、暑、湿、湿热、痰、痰热、火、风热、燥、郁、寒郁、火郁、湿郁、积、虚损、妇人、小儿、杂治二十一门。每门下详列诸证,共一百余种。每证首列丹溪之正法、正方,继附诸医家之论,以明晰病之源流、治疗之方法;其次论述脉理,以崔真人《脉诀举要》为主、以明八纲。后附诸方,择取《和剂局方》、《济生拔萃》、《伤寒论》诸书中之方,分门别类,以补丹溪书中之不足。对丹溪论述病证、方药欠明者,附以己见,以“广案”二字加以区别。此书虽为补充《丹溪心法》而撰,但见解确有高出朱氏之处,集诸家之长,附以己见,有独到之处。论述简明扼要,清晰流畅。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亦为研究朱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有嘉靖十五年(1536)刊本,光绪二十五年(1899)古越徐氏印行石印本,1920年浙绍墨润堂石印本。

猜你喜欢

  • 通书问

    一卷。元何中(见《通鉴纲目测海》)撰。朱熹曾谓周敦颐《通书》乃发明《太极图说》之义,故注《通书》者皆比附于太极阴阳五行。何中认为,二书各自为义,不必字字牵合。故作此书以辨之。前有自序,谓“自天地以来,

  • 中庸章句质疑

    二卷。清郭嵩焘(详见《大学章句质疑》)撰。是书首有王先谦序与嵩焘自序。嵩焘认为《中庸》一书,汉以来儒者多明其义,而其辨之明而析之精者从程子开始,朱子加以阐发疏通,功劳很大,但求之过密,析之过纷,不免有

  • 卦极图说

    无卷数。清马之龙著。马之龙,字子云,号雪山居士,丽江人。此书是他寓居昆明时所作。包括太极图、两仪图、四象图、卦极图、卦极图二及附说十三条。书中之图以陈邵为本,荒诞不经。如太极图作一圈、两仪图画两圈等。

  • 东莞学案

    无卷数。清代吴鼎撰。吴鼎见《十家易象集说》条。此书是维护陆王学说并与《学部通辨》的作者王建论辨的一部著述,因陈建是东莞人,所以此书叫《东莞学案》,全书共分十三部分,条列陈建之说,一一加以诘难,如第三部

  • 释迦谱

    十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释迦谱》一书,僧祐于齐代编撰而成,为现存中国所撰佛传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所记释迦如来胤裔托生之源,得道度人之要。撰写此书的用意在于“显明觉应”。集经、

  • 双树轩诗抄

    一卷。清僧湛性(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湛性俗姓徐氏,一名湛汍,字药根,又曰药庵,丹徒(今江苏省镇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居扬州之祇园庵。湛性工诗,宗法王士祯,惟沿溯王士祯唐诗十选之中,故结体修洁,时

  • 周易古文钞

    三卷。明刘宗周(1758-1645)撰。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南京破后,绝食而死。事迹县《明史》本人传。刘宗周与黄道周在明末都以善《易》

  • 昌邑县志

    ①八卷。清党丕禄修,李肇林纂。党丕禄字秀钟,陕西郃阳人,举人出身,顺治十四年(1657)任昌邑知县。李肇林,邑人,贡生出身,仕夏津县训导。昌邑为汉时北海郡都昌县地,宋建隆中始易名昌邑,元、明、清皆因袭

  • 量处轻重仪

    二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量处轻重仪》作于唐贞观十一年(637),乾封二年(667)重修。在自序中,详明亡五众物量处轻重。立制听二门,制门分三,谓三衣坐具灌水袋。听

  • 蟹谱

    二卷。宋博肱撰。傅肱,字自翼,自署曰怪山,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蟹谱》。是书前有嘉祐四年自序一篇,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主要记载有关蟹的故事。卷上,为上篇,前有总论,主要介绍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