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清代秀才,自幼敏慧,有才名。十六岁入杭州崇文书院学习,与同邑陈守谦、叶宜春、褚嘉猷交好,号称“海宁
八卷。清杨朝麟修,胡淓纂。杨朝麟,字蔚斋,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三十九年由藁城知县调知文安,四十一年升顺德府漳河同知。胡淓,字淇澜,文安人,候补内阁中书。杨朝麟任邑县知县后,因县志已三十年未修,遂集邑中士
一卷。三国魏桓范(?-249)撰,清马国翰辑。桓范,字元则,沛国人。正始年间官拜大司农,后被司马懿杀死。《隋志》法家有《政要论》十二卷,《旧唐志》作《代要论》十卷。在一些著作中引用《世要论》文字时,又
三卷。唐李商隐(公元813-858)撰。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又作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诗人,官至县尉,秘书郎和工部郎中。因受牛僧孺,李德裕竞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
① 见《圣学宗要》。② 三卷。清白允谦(生卒年不详)撰。白允谦字子益,阳城(今属山西)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任庶吉士。入清,授秘书院检讨,官至刑部尚书。此书皆为讲学的语录,上卷五十九条,
十卷。清吴雯(1644-1704)撰。吴雯,字天章,号莲洋。薄州(今山西永济)人,原籍辽宁辽阳。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不中举。游食四方,足迹遍及南北。吴雯少敏慧,博览群籍,淹通经史
十卷首一卷,清余泽春修,余嵩庆等纂。余泽春,武陵人,曾任古州厅同知。光绪初,余泽春为同知,创议纂修志乘。延余嵩庆主其事。未竟去滇,携稿自随。又十年始以稿寄其门人陆渐鸿、陈之宫,遂付梓。《古州厅志》光绪
一卷。本书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题名录,共330人。卷首载前一年(绍兴十七年)御笔手诏,次载策问及执事官名,又次载进士榜名,再次载诸进士字号、乡贯、亲属等。宋代同年小录多不传,惟宝祐四年(1
五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大学生,佥书枢密院事。治学反对佛老学,推崇朱熹理学,独穷经古学,自为一家,为南宋名儒。开门授徒,学生争相报名。曾
一卷。清刘世瑗辑。刘世瑗,生平不详。此目选取明末杂史、杂记二百九十五部,集中反映了南明史的资料。每书著录书名及所知别名、撰者姓名,但存书目而无其书。有清宣统二年(1910)北京刘宅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