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宫山志

九宫山志

十卷。清傅燮鼎撰。傅燮鼎,字铁椽,湖北崇阳人。九宫山跨吴楚境。其阳为江西武宁。阴为湖北通山。山上坦而凹,四峰五岭,周围环绕。明隆庆戊辰,崇阳王角峰撰《九宫山志》。明季版毁于兵乱。清顺治丙申至乾隆丁亥,江夏胡希、周武昌、殷必玲先后续刊,版亦无存。傅氏因重修此书。《九宫山志》清刻本,共十卷。兹篇自叙谓溯源竟委,推陈出新,颇能为古人发幽光,为山灵显真面。然细检之,实有愧于斯言。其考九宫山名之源起曰,相传为陈晋安王兄弟九人,造宫于山上,故名。又曰,或云大山小山相互环绕,则为九宫。皆直录旧籍,无辨真伪。读之,终不明其名之所由。兹篇前载王家壁序一篇,洪良品序一篇,亦甚无趣。王序辨张三丰与张三峰虽非一人,然神仙变化,不可究诘,为一为二,难以理论。语近诡辨矣。洪序则直称李自成兵败九宫山乃其山神之功,更为荒谬。

猜你喜欢

  • 续汇刻书目

    ①十二卷,补遗一卷。清傅云龙辑。傅云龙,字懋元,浙江德清人,官兵部郎中、直隶候补道。仿效顾修《汇刻书目》,收其所未收者五百余种,其中误列类书纲目若干,亦似顾氏。有光绪二年(1876)北京善成堂刊巾箱本

  • 懒真子

    五卷。北宋马永卿撰。马永卿生平事迹,详见《元城语录》条。是书为其杂记之文,共分司马端明讲书、画像纪年、鱼袋、光武出于舂陵节侯之后、温公不受遗酒、柳氏家法、中国月建与印度不同、韩退之上书、胡人两马、驸马

  • 筹洋刍议

    一卷。薛福成(1838-1894)撰。薛福成,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同治六年(1867),副贡生,入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府,以劳绩历保选用同知。后随李鸿章办洋务。光绪十年(1884),授浙江宁绍台道

  • 孙子书

    见《孙子书校解引类》。

  • 诸子平议

    三十五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省德清县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因事罢职。后侨居苏州,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上海求志书院、德清清溪书院、归安龙湖书院等。而主

  • 字学汇海

    四卷。清翰林苑编。是书全称《翰苑初编字学汇海》,为应试土子所必备。卷一为《字学举隅》,卷二为《字学便览》,卷三为《字学举隅续编》,卷四为《敬避字样》、《抬头字样》、《对策条例款式》、《磨勘条例摘要》、

  • 仁和县志

    十四卷。沈朝宣纂。沈朝宣,字三吾,仁和(今杭州)人,在涿州任教谕,后被推荐作江陵县令。《仁和县志》嘉靖二十八年修,抄本。共十四卷,分:封畛、桥梁、山川、公署、风土、学校、水利、恤政、坛庙、名宦、科贡、

  • 药露说

    一卷。意大利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字有纲,又名乌尔西斯、萨巴廷·德。意大利耶稣会士。1606年来华,1617年被逐,死于澳门。利玛窦对熊三拔曾加意培养,临终时指定熊三拔为继任人,负责北

  • 殷墟书契前编

    八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他搜集整理的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的有《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等。《殷墟书契》所收甲骨,大多数为罗氏自藏。

  • 东园文集

    十三卷。《续编》 一卷。明郑纪撰。郑纪,字廷纲,别号东园,福建仙游人,生卒年不详。天顺四年(1460)进士。官至太常卿、南京户部尚书。著有《东园文集》、《东园诗集》。此集前四卷为经筵讲章及奏议,后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