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经集解

九经集解

一名介庵经说九卷。清雷学淇(生卒年不详)撰。学淇字瞻叔,号竹卿,又号介庵,顺天通州(今河北通县)人,经学家、考证学家。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授山西和顺县知县改贵州永从县知县,不久即以亲老告归。生平读书,好为讨论之学。每得一新解,必求融会贯通,务使与诸经内容、文字无抵牾。治经以传注一义为主,并参酌众书,以求正确无误;或众书指误而出于己见的,又必旁征曲引,考订众说之非。其治经宗旨是:传、笺、注、疏,取舍多殊,非敢訾议前贤,惟期于事理不合。除本书外,尚著有《竹书纪年考》、《纪年义证》、《夏小正经传考》、《夏小正本义》、《亦嚣嚣斋经义考》、《古今天象考》等。本书包括:一、《易经》,二、《书经》,三、《诗经》,四、《周礼》,五、《礼记》,六、《春秋》,七、《论语》,八、《孟子》,九、《尔雅》。其实还有《孝经》列在《尔雅》之前,因为只有三条,因此未曾计数入题。其“周易经传分合”,认为《唐书·艺文志》“易类”,有费直《章句》四卷,宋晁说之称费氏始以彖象文言杂入经文,古十二篇于是废弃,此说并误。按:《汉书》费直上、下经无《章句》,只以《大传》十篇说经,未曾杂入,《唐志》所载四卷,即长翁解释传文以训经部分,《七录》误以为是《章句》。至于说彖象入经,其实始自郑氏,不能以此诬费,此说颇对。《书经》商都殷亳考,认为商以前没有二亳,也没有二殷,所说的“殷”是安阳殷墟,所说的“亳”是商丘亳邑。汉以后对此议论纷纭,特加疏证。这一疏证,既核且详。《礼记》庙制,认为天子七庙,三昭三穆加上太祖之庙成七,这是周礼。商以前只有五世,起初并没有所谓七世之庙。所见确当。《孝经》古文多出“闺门”一章,学淇认为此章二十二字是否为真古文,绝无佐证,历代或去或存,都以己意作为从违,也不是有确凿证据。一定要说明皇删去,终于引发无礼无度之祸,未免牵强附会。但与其过而去之,不如过而存之。此处持论颇为明通。认为以《尧典》之历为书,象为器,始自南宋,晋、唐及北宋以前没有此说;以《帝典》之玑为仪,衡为管,始自《纬书》,周、秦及西汉之初没有此说。其他如论“祭法”、论“居民之制”、论“井牧之法”、论军赋军粮之制、论五岳、论章服以及考证孟子生卒年岁及先至梁后至齐,与齐宣王伐燕等条,都独有见地,论证详核。其论孔子未曾删诗,则朱彝尊《经义考》早已先期辨明。《易经赘说》,认为圣道之合于《易》,以颜、曾、思、孟四人之言参之自见,那么颜、曾、思、孟四人都进于《易》了。《论语》“问为邦”章,认为读此章可知圣人之道实是集前圣之大成,立万世之极轨,也只有颜渊得以知晓。这二则近乎高头讲章,失之迂腐。但这些只是小失,其大体颇精善。张之洞《书目答问·姓名略》,列学淇于汉宋兼采经学家。本书虽然还说不上博综众说,但确有心得。学淇的经学实在高出翁方纲之上。有道光三年自刻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总类收入《介庵经说》十卷补二卷。

猜你喜欢

  • 竹斋集

    三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明王冕(1287-1359)撰。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

  • 别本古微堂外集

    七卷。清魏源(1794-1857)撰。生平(见《古微堂外集》条)此编共文九十篇,乃源集之初刻。宣统元年(1909),长沙黄象离又别搜辑源遗文为此刻所未载者共三十余篇,重加编次,定为八卷,由上海国学扶轮

  • 冠县志

    十卷。清梁永康修,赵锡书纂。梁永康字寿庵,山西灵石人,举人出身,道光七年(1827)任冠县知县。赵锡书,邑人,举人出身。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县姚本,再修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邑令

  • 重修泰安县志

    十四卷。民国葛延瑛修,孟昭章纂。葛延瑛,民国十五年(1926)任泰安县县长。孟昭章,邑人。葛延瑛任县长后,考泰安县志,自道光八年邑令徐宗干重修后,距当时已四十余年未有续修了,恐年远事湮,文献难征,聘孟

  • 两汉蒙求

    十一卷。宋刘班(生卒年不详)刘班字希范,吴兴(今属浙江)人。官至同知三省枢密院事。本书模仿李翰《蒙求记》的体例。收取两汉的事,以韵语编之。以便乡塾之诵习,而于史学无所发明。

  • 汇刻太仓旧志五种

    此刻为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六卷、宋凌万顷、边实《玉峰志》三卷、边实《玉峰续志》一卷、元杨潓《昆山志》六卷、明桑怳《太仓州志》十卷之汇辑。《纪闻》一书尚有多种刻本,其书葺录吴中故实,既非志体,亦不尽属于

  • 冶南五先生集

    六种。清王遐春编。王遐春,福建福鼎县人,贡生。王氏锐意搜集乡贤遗籍,并命其子王学贞校勘刊刻。王氏先于兴化、泉州、福宁三郡中得唐代四人著作,又附入后迁入闵的唐代韩偓二种。六种为唐欧阳儋《唐欧阳四门集》八

  • 蒋说

    二卷。清蒋超(详见《峨嵋山志》)撰。作者以自己的姓氏来命名所著之说。本书分门别类杂记作者的耳闻目见,亲身经历,并附认自己的看法,并并就某些问题发表议论。内容阐述鬼怪佛学,认为儒童菩萨合而化生儒家鼻祖孔

  • 白孔六帖

    一百卷。亦称《唐宋白孔六帖》,《白氏六帖》,《白氏六帖事类集》,或《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唐白居易(772-846)、宋孔传(生卒年不详)编撰。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人

  • 论语集注训诂考

    二卷。清潘衍桐(详见《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撰。是书为衍桐视学时,命诂经精舍诸生撰写。后经衍桐细加搴采,定为二卷。其中间有援引诸生之说。《朱子集注》有的用古论,有的用诂训,有的以经群诸子转相证明。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