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卷。宋赵景良编。赵景良字秉善,南丰(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本书成书前,南丰刘作补史十忠诗一卷,述及宋末李芾、赵卯发、文天祥、陆秀夫、江万里、密佑、李庭芝、陈文龙、张世杰、张珏之事。刘自撰序。后,
七十一卷。清周中孚撰。周中孚(1767-1831),字信之,别号郑堂,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少即好学,遍求诸史艺文志,致力目录校勘,尤重汉唐存佚考证。嘉庆元年(1796)被选为贡生,后屡试不第。客居上
八卷。金末元初李冶(1192-1279)撰。李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属河北)人。生平事迹详见《测圆海镜》。此书原分四十卷,后散佚,今传本仅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每类各二卷。《汉书·东方朔
一卷。明都穆(详见《壬午功臣爵赏录》条)撰。都穆登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而此书自题作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距其登第之时有二十多年。都穆在濠上教授二十年,始补博士弟子,又三年而成进士,则作
十四卷。明马攀龙(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马攀龙,字冲霄,号愧非子,山东阳信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举人。官礼部主事。此编凡《谈略》四卷、《乾坤逆旅集》一卷、《漫稿》一卷、《游涉稿》一卷、《游林
六十卷。首一卷,清陈鸿作纂修,杨大诵纂。陈鸿作,贵筑人,曾任黔阳县知县。黔阳置县自汉始,县志创自南宋县令饶敏学。元、明两代亦有续修,然皆佚而无传。迄清首修于康熙知县张扶翼,再修于雍正知县王光电,三修于
五卷。宋叶绍翁撰。生卒年不详。叶绍翁字靖逸,又字嗣宗,自署龙泉(今浙江龙泉)人,曾在朝做官,仕履行状失考。此书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共二百零七条。甲、乙、丙、丁四集,皆叙宋高、孝、光、宁宗四朝轶闻
十五卷,闰一卷。清胡世安撰。胡世安字处静,别号菊潭、四川井研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历任少詹事。入清朝以后,官至大学士。该书专主阐明图学,汇萃诸家之图而各为之说。虽然也涉及辞变象占,但总的倾向
十六卷。宋王质(1127-1189)撰。王质,字景文,兴国(今江西兴国县)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为太学正。孝宗屡易相国,质上疏极论。为忌者所谗,被罢官。虞允文因其性格耿直荐为右正言。时中贵人
六卷。宋黄仲元(生卒年不详)撰。仲元字善甫,号四如,莆田(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进士,授国子监主簿不就。宋亡,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老人,教授乡里以终,除此书外,还著有《经史辨疑》。《四如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