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要义

五经要义

① 一卷。清宋翔凤(见《五经通义》)辑。此书《隋志》及《两唐志》俱著录五卷,《隋志》不题撰人名氏,《两唐志》题汉刘向撰。翔凤辑本从《隋志》。所辑各条,除“社必树之以木”、“笏所以记事”、“笏者臣见于君”、“地有九州”四条,其余俱不注明出处。有“笏所以记事”、“者舜之所制也”、“地有九州”三条,为洪颐煊辑本所无。“春秋说题辞”一条,洪辑本收在《五经通义》中。有《浮溪精舍丛书》本。② 一卷。雷次宗(?-449)撰。王谟(详见《圣证论》条)辑。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南朝宋著名的经学家、隐士。据《南史·雷次宗传》记载:“少入庐山,事沙门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受征辞。”元嘉十五年征至都下,于鸡笼山设馆授徒,不久在钟山西岩下筑“招隐居”,给皇太子、诸王讲《丧服经》。元嘉二十五年(449),卒于钟山。《隋志》题雷氏撰《五经要义》五卷,《唐志》亦作五卷。诸书引《要义》,皆不著撰人名氏。余萧客《古经解钩沉》,以其序次排在刘向《五经通义》之下,于是认为是刘向所作,可谓荒谬。王谟认为雷氏即雷次宗,引《莲社·高贤传》:“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人,博学明诗礼,入庐山,预莲社,与宗炳等并执承旨。慧远法师后著《义疏》首称雷氏。宗炳寄书责之曰:‘昔与足下面受于释和尚。今便称雷氏耶?”慧远法师称“雷氏”,但不能据此认为是次宗之定称。而《隋志》称“雷氏”,很可能已佚其名。王谟仅凭此所考,只能备作一说,未为定论。王谟辑《五经要义》一卷。所辑分别为,《后汉书注》一条,《北史》一条,《隋志》一条,《世说新语注》一条,《文选》二条,《类聚》六条,《初学记》七条,《书抄》二条,《通典》一条,《御览》三条,首有序录。收入《汉魏遗书抄》。③ 一卷。题雷氏撰。马国翰(详见辑《五经通义》条)辑。同王谟辑本比较,增引“终南山长安南山也”一条,摘自《初学记》;“今人谓社神为公社”一条,摘自《书抄》;“先农立坛”一条,摘自《通典》;“太庙经为太室”一条,摘自《类聚》;“周礼大驭掌王玉路”一条,摘自《后汉书注》;“昏暗也”一条,摘自《文选注》;“箎以竹为之”一条,摘自《书抄》;“冠嘉礼也”条下,增引孔子曰“正其衣冠”五十字;“笏所以记事”条下,增引“笏者臣见于君”十一字;又“王者受命”条,全同王谟所辑;而王谟只引《初学记》,马国翰兼引《太平御览》、宋敏求《长安志》;马解说“裼袭”“彤管”,详晰而有古代情趣,大概承传汉人遗说。马国翰所辑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此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纨绮集

    一卷。明张献翼(?-1601)撰。张献翼,字幼于,一名米文,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张凤翼之弟。嘉靖中为国子监生,与其兄凤翼,燕翼并有格,人称“三张”。著有《读易纪闻》等。是集乃其自录早岁所作,于《文起

  • 读老子札记

    ① 一卷。附王注勘误 一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陶鸿庆,字石,又字秋农,号艮斋,江苏盐城人。光绪己卯年(1880)中乡试,后屡次应进士不第,便绝仕途之路,师承高邮王德清、俞樾之学。撰有《

  • 春秋经传集解

    三十卷。杜预(222-284)撰。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西晋著名经学家和重要将领,宣帝司马懿之婿。杜预博学多通,泰始中为河南尹,秦州刺史。迁度支尚书,“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

  • 读《缁衣集传》

    一卷。清朱琦(1803-1861)撰。朱琦,字濂甫,广西临桂县(今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改庶吉士,由翰林院编修补福建道御史,与陈庆镛、苏廷魁有三御史之称。太平天国起义,朱琦回籍办团

  • 进善集

    清张天柱(生卒年不详)撰。张天柱字孟高,号擎庵,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五十五年(1716),张天柱寄居南京时,闻见达官显贵奢侈腐化,世俗风气败坏,故撰此书,共三十篇,意在抨击奢侈风气,规劝人们勤俭

  • 四书章句附考

    四卷。家塾读本句读 一卷。清吴英及其子至忠撰。吴英字伯和,江苏吴县人。是书首有吴英自序,言命其子忠遍觅借古本四书,求疏释四书之书。以求《朱子章句集注》最后改定本及传写未误者,别录一部,而私记考证附于后

  • 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

    见《伤寒百证歌》。

  • 论语发疑

    四卷。清顾成章撰。成章字咏植,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是书前有金保泰序,中多创解,如“其为人也孝弟”,谓“为”读去声,“仁”作“人”。又如“曾参字子舆”,谓“参”乃“骖”的通用字。古人名字文义相属,

  • 尹文子校本

    ①二卷。清严可均(1762-1843)撰。可均精于考据之学,曾著《说文长编》、《全唐文》、《铁桥漫稿》、《四录堂类集》、《孝经注》等。可均从《道藏》颠字四号录出《尹文子》,又据《群书治要》、《艺文类聚

  • 泰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1)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