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京师坊巷志

京师坊巷志

十卷。附考证一卷。清朱一新撰。朱一新,字鼎甫,号蓉生,浙江义乌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授编修。十一年(1885)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光绪五年(1879),受兼管顺天府尹万青藜等聘修新志。与编修缪荃孙共主京师坊巷事,成内城志上下二卷。即光绪《顺天府志》第十三、十四,李祥作序。此志大抵袭元明之旧,琐闻佚事,往往而在,方志漏略,靡所取材。昔贤纂著,散而无纪,考其言辞雅驯,述为此篇。牙署寺观,各有颛门,标其纲要,补其阙遗。也志地者所不废,如闾巷丛祠、王侯甲第、郡国计车、寓公篇咏,闲涉繁芜、要关掌故,略仿宋氏《长安志》例,悉加甄录。民国六年(1917),刘承干以李详叙首,缪荃孙修订之稿,考其未确,补其已佚,改为十卷,序刊于沪上求恕斋,作为别行之本。将牙署寺观以下,各有颛门等十二字,以其不属志书,改为“标纲补阙”四字。要关掌故以下,略仿宋氏《长安志》例,悉加甄录二语,改为:洛阳伽蓝记略标故宅,宋氏《长安志》从之,至徐氏《东西京城坊考》,尤为详悉,今仿其例,悉加甄录。其书用古僻字,如抵、漏、散、衙、专等字,仍用旧字。全书共十卷,首述五城中西中东、朝阳、崇南、东南、正东、关外、宣南、灵椿、日南十坊名目,本会典事例,参城册,卷一皇城,卷二至卷四内城南城、内城东城,卷五内城西城,卷六内城北城,未附《八旗通志》所载顺治元年(1644)八旗界址、会典事例所定旗营会集处所、及雍正三年(1725)六月议定八旗满蒙汉各参佐领详细界限,卷七外城中城,卷八外城东城、外城西城,卷九外城南城,卷十外城北城,总殿以明以上旧坊考。书之体例,与《顺天府志》相同,只是细目考据中,关涉志书中名类语句,有所增改。可惜所列地址,以五城十坊分叙,不为民间所习知。如皇城地安门以东,内城东长安街以北属中西坊,地安门以西,西长安街以北反属中东坊之类,头绪纷繁,不仅平民百姓迷罔。学士大夫也不尽明晰,实不如吴长元《宸垣识略》以方面分列之简便易寻。又书中每引用明代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处。但于现时地名讹误者,不赞一辞。未免疏略。又《日下旧闻考》言;天师宫相传显佑宫及步军统领衙门即其地,颖俗语流传未足据,不知显佑宫东垣外北端,实有天师府之名。波罗厂注称:八旗通志作罗儿胡同,不知波罗厂即笸箩仓,罗儿胡同另是一地,在其南边。又南锣鼓巷条称:洪文襄宅第有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匾,是文襄诸子,偶闻原有误语,此不引用全语,实弥缝得体,但识洪氏居邸,不如引证锡镇复《复轩随笔》翔实且先。又宋徽宗北狩,宿延寿寺,世间多以为即在正阳门外延寿寺街,唯独此书征引故贯,分别金城内外,确定应当是元《一统志》所载:在悯忠阁东的大延寿寺,即建自东魏的大云,历唐名延寿,金海陵为宫,在古悯忠今法源寺之前故基已洇没。此篇识见精卓,为他书所未道及。该书收入《求恕斋丛书》。

猜你喜欢

  • 进呈穷理学

    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撰。怀仁字敦伯,一字勋卿。幼年入耶稣教会。顺治十六年(1659)来华,初在陕西传教,后被召至北京,因杨光先事件而入狱,不久被释放出狱。怀仁一生著述甚富,其中关于天文

  • 蝶阶外史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文言笔记小说,分若干篇,每篇各列题目,与《聊斋志异》体例相仿。所记为见闻琐事。其中有些人物轶事,如记栗毓美、黎世序、郝浴、刘燕亭、董果、甘凤池、窦尔敦、纪亮等人之事,可作为野史资料

  • 书序述闻

    一卷。清刘逢禄(1776-1829年)撰。刘逢禄字申受,江苏常州人,官至礼部主事,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奠基人。少时从其外祖父庄存与、舅庄述祖学习,治《春秋公羊传》,攻击《左传》及古文经学开创者刘歆。

  • 会同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孙炳煜等修,黄世昌等纂。孙炳煜,字耀庭,河南荥阳人,进士,光绪元年(1875)任会同县知县。会同县志创修于明嘉靖邑令萧标。迄清复肇修于康熙邑令曹兴隆,一续于乾隆县令于文骏,再续于嘉庆县

  • 郯源乡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赵霈涛纂。赵霈涛,奉化人。郯源属奉化县,山川既佳,人物亦盛。此志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化赵氏剡曲草堂活字本。全书共二十四卷,分为都图、里至、镇市、坊表、风俗、义举、山类、川

  • 野记

    四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法家,文学家。弘治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工书法,能诗文,名动一时。书与文征明、王宠为当时书法大家

  • 秋红丈室遗诗

    一卷。清金礼赢撰。生卒年未详。金礼赢字云门,号五云,一号昭明阁内史,山西山阴人。王良士之妻。早卒,时年仅三十六岁。金礼赢幼迷翰墨,和王良士结婚后,益以诗文书画相商榷,志趣高远,二人亦自负不凡。性喜山水

  • 崇雅堂集

    十五卷。明钟羽正(1561?-1636?)撰。钟羽正,字叔濂,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崇雅堂集》。是集凡十五卷,诗赋六卷,文九卷。为其门人高有闻、元野

  • 鲁岩所学记

    十九卷。清张宗泰(约1850前后在世)撰。张宗泰,河南鲁山(今平顶山)人。其先偃师(今洛阳)人,后徙居鲁山,因自号鲁岩。生卒年不详。道光二年(1822)春选授修武县儒学教谕官。二十三年(1843)推升

  • 观石后录

    一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是书主要记载毛氏客居福建时所搜得的寿山诸石。书中对所载的四十九种石品,一一详记其形状颜色。因毛氏之友高兆著有《观石一录》流传于世,故作者为此书命名为《观石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