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今古文孝经汇刻十六种

今古文孝经汇刻十六种

十六卷。清王德瑛编。王德瑛,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汉时《孝经》分《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今文孝经》为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所注,《古文孝经》为孔子后裔,汉代经学家孔安国所传。秦始皇为了消灭一切反秦势力,大肆焚毁《诗》、《书》及诸子百家,《孝经》自然也在被焚之列。当时河间人颜芝将《孝经》深藏起来,使之免于被焚。西汉初年,颜芝之子颜贞出示家中所藏《孝经》,凡十八章。后郑玄为此书作注,即为《今文孝经》。鲁恭王坏孔子庙讲堂时,于壁中所得《孝经》,凡二十二章,后孔安国为之作注,即为《古文孝经》。至南朝梁,孔安国所注之《古文孝经》亡佚。至隋秘书监王劭访求得之,并转示刘炫。后人考之王劭所得之《古文孝经》为刘炫伪造。至唐,唐玄宗以《今文孝经》作注,宋邢昺疏。《古文孝经》遂废。《唐会要》载:“开元十年元月,上注《孝经》颁天下及国子学,天宝二年五月,上重注,亦颁天下。”《旧唐书·经籍志》:“《孝经》一卷,玄宗注。”《新唐书·艺文志》:“今上《孝经制旨》一卷,注曰玄宗。”《旧唐书》与《新唐书》所说实为一书。天宝四年九月,玄宗御注《孝经》刻石于太学,因称《石台孝经》。后元行冲为之作疏,宋邢昺即以元行冲疏本为蓝本重修此疏。王德瑛所编《今古文孝经十六种》汇集了汉孔安国至清阮元,历代校注解说《孝经》的好的书籍,它的刊行为治《孝经》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资料。《今古文孝经十六种》目录:汉孔安国《孝经传》、宋邢昺《孝经正义》、宋司马光《孝经指解》、宋朱熹《孝经刊误》、元董鼎《孝经大义》、元吴澄《孝经定本》、明项霦《孝经述注》、明黄道周《孝经集传》、《御注孝经》、《御纂孝经集注》、毛奇龄《孝经问》、李光地《孝经全注》、吴隆元《孝经三本管窥》、无名氏《孝经解纷》,任启运《孝经章句》、阮元《孝经义疏》。有清嘉庆道光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石桐先生诗钞

    一卷。清李怀民(1738-1793)撰。据《石桐先生墓志铭》载:“先生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山东高密人。御史李元直之子,李氏三世以宦绩显赫,而怀民及其两弟皆以诗文著名一时。怀民幼时即喜为诗,其天资敏

  • 杜诗论文

    五十六卷。清吴见思撰。吴见思字齐贤,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据本书凡例,拟举杜诗典故别为一书,名为杜诗论事,而此编唯诠释作意,故谓之《杜诗论文》。其实,笺注典故,目的在以明文义。论事自论事,论文自论文

  • 何典

    清张南庄撰。张南庄,上海人,笔名过路人。生卒年不详。从他孙外婿海上餐霞客在光绪年间写的《何典·跋》中知道,他主要生活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为上海十位“高才不遇者”之冠。他“岁入千金,尽以购善本”,是位藏

  • 菩提达磨大师传

    一卷。金鹤仲(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撰。《菩提达磨大师传》一书,是佛教传记体之书。此传大体是抄撮《传灯录》、《正宗记》诸书,排比连贯而成。禅宗中有关菩提达磨之传说,可说是此传为最后一次结集。菩提达磨(

  • 太平府志

    四十卷,清黄桂修,宋骧、郝煌纂。黄桂,字汉桂,辽东人。初以通政参议外转贵州分守恩仁道奉裁,迁升淮扬分巡副使,康熙十年(1671)来任太平府知府。宋骧,字龙溪,清高邮州人。举人,康熙十一年(1672)来

  • 六经伤寒辨证

    四卷。清蔡宗玉(生卒年不详)辑,林昌彝补方。蔡宗玉字茗庄,泉州(今属福建)人。约生活于乾隆年间。名医陈念祖曾师事之。此书就伤寒六经见证,以分经辨证归类方法,列述伤寒证的各种证候。每一证候,先列原文,对

  • 梓潼县志

    ①二卷,清朱廉纂修。朱廉,云南石屏州人,举人,曾任梓潼县知县。梓潼县有志始于康熙县令姚还朴,然当时为稿本,后数年至县令左印俨始刊行。朱廉任县令后,仅得残本数十页,因重事采访搜集,勉成兹编。《梓潼县志》

  • 周易铁笛子

    一卷。明耿橘撰。橘字庭怀,河北献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官至监察卸史。该书每卦画六爻,系爻辞于画下,又取反对之卦爻辞倒书之,自己说是古《易》,大概是根据宋税与权的本子。对于十翼,他取《文言

  • 转注正义

    一卷。清李翘(其生平未详)撰。李翘浙江人。是编首列转注本于方言说。次举《方言》与《说文》说解同训者为证。次分转注之例为正变两类。正例有七:一曰训解一字相同,如“”训“”,“遝”训“”;二曰训解二字相同

  • 妙法莲华经统略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妙法莲华经统略》是吉藏于开皇十五年(595)投足天台以后所晚出之作。与投足天台之前所作的《妙法莲华经义疏》,《法华去论》在科文释义方面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