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私笺

仪礼私笺

八卷。清郑珍(1806-1864)撰。珍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县(今贵州省遵义市)人。道光举人。曾任荔波县训导。同治二年(1863),大学士祁寯藻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江苏补用,次年卒。治经学、小学,又崇尚考据之学,为晚清宋诗派作家。著有《汗简笺正》、《郑学录》、《巢经巢经说》、《巢经巢诗抄》、《说文新附考》、《说文逸字》、《轮舆私笺》和是书等。《清史稿·艺文志》有郑珍《仪礼私笺》,就是此书。书的前面有郑珍之子郑知同作的序,大义是:先父以壮年开始,就通康成公之说,对于古今聚讼之处,心定研究康成立说的原因,穷原导窾,直到不可更改为止。曾经认为康成经训,范传言当时学者,极力讥刺其繁,至今读之,仍然苦其太简。因为其简略与深奥,虽然孔贾专门,也不能尽通其义。近人以轻心从事,起初时不得其解,就武断地认为其有所抵牾,结果导致异论纷纷,恒由此作。笔者墨守康成,一言一事,有时考虑几天也不能弄懂其中的道理,开始时也对其不合感到诧异。等到熟玩领会后,才感到涣然冰释,切合经文本旨。因而,先父嗜郑弥笃,年老时更加深醇,五十以还,开始操笔发摅,所以极思礼注兼以救世儒之失者,起初立志对《仪礼》全经都加以考证,不幸的是中年连遭丧乱,一年数迁,大部分还没有脱稿,所存遗说,只有四篇。然而,对于《丧服》经注阐证极其详尽。甲子秋,先父去世,知同悉心搜集详校,共有八卷。丙寅夏末,客游蜀中,唐太守鄂生(即唐炯官云南巡抚,缘事遣戍,后释归,以重宴麟鸣,加“太子少保”)为绣梓成都,经过五阅月竣正(末题“男知同稽颡谨书”)。卷一卷二为《士昏礼》(卷一自“昏礼纳采用雁”至设对酱于东,葅醢在其南一节,附贾氏疏说等图;卷二自御布对席至若不亲迎一节);卷三为《公食大夫礼》(自宰夫东面坐至宰夫执觯浆饮一节);卷四至卷七为《丧服》(卷四自丧服子夏传郑氏注至齐衰杖期章父卒继母嫁,以为之服报;卷五自齐衰不杖期章大夫之庶子为嫡昆弟,至缌麻三月章,曾孙;卷六自殇大功九月章,传月无服之殇以日易月,至传曰,何以大功一节;卷七自殇小功五月章从父昆弟之长殇至记庶子为后者一节),卷八为《士丧礼》(自入坐于床东,至《既夕》记设握裹亲肤一节),就是序所说的“遗说”四篇。胡氏《正义》对于《丧服》也大多与之相同。就象是书,在《丧服》开头,就认为康成认为天子之下,死而相丧,贾疏总包天子以下服制,的确领会经文本旨。而驳斥元魏刘芳及敖氏之说,堪称高论。《中庸》三年之丧,达乎天子,《左传》王一岁而三年之丧二焉,都可以相互参证。胡氏《正义》主张盛氏世佐引《中庸》而驳斥敖氏为诸侯、郝氏断自大夫之说,与是书主张相同。又如斩衰三年章君下,极力主张郑注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认为无地之卿大夫暂仕暂已,以发明孔子无臣之经,也很有真解。再如齐衰杖期章,出妻之子为母下,有曰父母可以不有某子,子决不能不有其父母。子绝其母,就成为天下不有母之子,还可以为人!这很有道理。晋惠帝以贾后而绝杨武悼后,朱温强迫唐哀帝绝何太后,可以认为不有其母,都是逆恶之极。是书虽然没有涉及,而实际上可以发明大义,的确是礼经之功人。此书有同治五年(1866)秋成山唐氏刊本和清同治十二年(1873)刘履芬抄本。

猜你喜欢

  • 大学古义

    一卷。清刘光蕡(1843-1903)撰。光蕡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人。清经学家。著有《立政臆解》等书。是书大意,认为《大学》者,以天地民物为一体。学以讲明其理,然后实为其事。明德是道之本,亲民是道之

  • 易经困学录

    四卷。清杨嘉撰。杨嘉字曦斋,安徽桐城诸生。据此书作者自序:“课蒙之余,闲取周易本义读之,玩索反复,至再至三,窃叹紫阳夫子纂辑之精,措辞之简,抉理之绌,穷变之广。诚非浅学都识所能窥其藩蓠之万一”。故此书

  • 崇兰馆集

    二十卷。明莫如忠(1508-1588)撰。莫如忠,字子良,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浙江布政使。莫如忠工诗文,善草书。《明史·文苑传》附载董其昌传中。著有《崇兰馆集》。

  • 太极会通

    六卷。翟衡玑撰。翟衡玑,湖南武冈人。其余不详。此书之说似受道家影响颇深。综观全书之旨,乃“以太极为会归,以图书为大用。而以礼乐为治世之根本。天地之气,不外阴阳,阴阳之发端在礼乐。故治平之术,礼乐为先”

  • 张文定公文选

    三十九卷。明张邦奇(1484-1544)撰。邦奇,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鄞县(浙江宁波)人。十五岁作《易解》及《释国语》。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邦奇性孝友,其母年已九十余岁

  • 汉史亿

    二卷,清孙廷铨撰。孙廷铨字道相,益都(今属山东省益都县)人,别字沚亭。明崇桢年间考取进士,清入关后,他累擢吏部尚书,掌管官吏铨选达六年之久。由于孙廷铨恪守旧章,吏不敢上下其手。康熙初年曾拜为秘书院大学

  • 别本缘督集

    十二卷。宋曾丰(约1184年前后在世)撰。曾丰,字幼度,乐字(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乾道五年(1169)进士。官至知德庆府事。曾丰所撰《缘督集》岁久无传,《四库全书总目》

  • 野庄集

    六卷。明王钝(1336-1406)撰。王钝,字士鲁,太康(今河南太康县)人。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进士,授猗氏县尹。明洪武十年(1377)征授礼部主事,历官福建参政、浙江布政使。建文朝拜为户部尚书

  • 海山仙馆藏真帖

    三十二卷。清潘仕成辑。潘仁成刻成《海山仙馆摹古帖》之后,又以所收墨迹刻成此《海山仙馆藏真帖》。初集、续集各十六卷。晋代书迹有王献之《舍同帖》、张茂先《神物出世帖》。《舍内帖》曾刻于《淳化阁贴》,所以唐

  • 穀梁礼证

    二卷。清侯康(1798-1837)撰。侯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人,清代经学家、史学家。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精研注疏,尽通诸经,著有《春秋古经说》、《穀梁礼证》。平生对史学致力尤勤,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