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俟后编

俟后编

六卷、补录 一卷、附录 一卷。明王敬臣(1513-1595)撰。王敬臣字以道,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岁贡生,受业于魏校。敬臣性至孝,其学以慎独为先,尤以标立门户为戒,乡人尊为少湖先生。万历十四年(1586),南京礼部尚书袁洪愈荐授国子监博士,辞不行,诏以所授官致仕。著有《俟后编》。此书六卷,其中经说一卷,论学一卷,论治一卷,诗文一卷,礼文疏节和便俗礼节共一卷,女诫一卷。补录一卷,是王敬臣的门人辑录的,所以其中多以先生相称,而刊本也题王敬臣所撰,此为校雠者之误。其经说卷中,论《易》之语,和王敬臣之为人颇为类似。论《尚书·洪范篇》而非《洛书》,也很有见地。论《诗》则认为三百篇为秦火之余,后人乃窜乱,是沿袭王柏之说,而不知其为谬。论《春秋》之语较为平允。其论《礼》只一条,认为王制出于史官。王敬臣主张学以立志为本,以慎独为宗。认为学者不可以单看虚明景象,参酌于朱熹、陆九渊之间。王敬臣所定《四礼》,大致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并参考于乡俗,属吕坤《四礼翼》之支流。补录一卷,颇为驳杂,如认为朱子误解格致不及阳明之说,且说朱子以后也曾自悔。又认为王守仁、陈献章均为理学之宗,王艮见道甚确。又认为庄子甚为高旷,如在圣门,则能成为曾点之流。老子比庄子更高一步等等。王敬臣之学本从于王守仁,以后才觉得其甚为虚无,便参以朱熹之学。补录所载,是为门人者过于尊崇其师,一字也不令散佚,掇拾旧论,而成此卷,但不知皆已被其师所弃矣。今传本少见。

猜你喜欢

  • 说经杂录

    四卷。清韩泰青(详见《说经》)撰。本书杂辨释、道、老、庄,兼及宋明诸子。主旨偏向陆、王。认为朱、陆两人不相容悦,是由于朱熹表彰周、程太过,而陆九渊却不然。又认为朱、陆及其他宋儒,都曾学禅。又说王阳明力

  • 清真先生遗事

    一卷。清王国维(见《刘祁西使记校注》)撰。该书记北宋词人周邦彦事迹及著述。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徽宗时为徽猷阁侍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 五砚斋困知左传说

    不分卷。清梁恩霖撰。恩霖字可孙,江都(今属江苏省)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书不分卷,也不载《左传》全文,有所论说则分别摘录,也不加标题,是梁恩霖的读书札记。考其所论,多为推求经传字义,对史事、义例都很少加

  • 宁阳县续志

    二十四卷。清高升荣修,黄恩彤纂。高荣升,山西平阳人,出身监生,光绪元年(1875)任宁阳知县。黄恩彤,历任广东巡抚。高升荣在其序中曰:“旧志初修于康熙,二修于乾隆,迨咸丰初邑侯清苑陈公复延请里居绅儒黄

  • 大学古文参疑

    一卷。明刘宗周(1578一1645)撰。宗周字起东,号念台,称蕺山先生,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哲学家。其学提倡“诚敬”、“慎独”,著有《刘子全书》。是书就高攀龙所定本,次“诚意”一章于知本之下。但是

  • 四声均(韵)和表

    五卷。清洪榜撰。洪榜字汝堂,一字初堂,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年三十五卒。少与同郡戴震、金榜友善,粹于经学,尚著《易述赞》、《示儿切语》、《周易古义录

  • 虞阳说苑

    两编,三十二种,三十七卷。民国丁祖荫编。丁祖荫字初我,江苏常熟人。喜藏书,于乡贤文献用力尤多,其序曰:“故老所流传,里巷所称说,一二遗闻轶事,系于一地,系于一人,系于一事一物,往往在稗官野史中,此所以

  • 泰州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有庆、刘铃等修,梁桂等纂。王有庆,天津人,道光四年任泰州知州,六年复任。刘铃,安徽怀宁人,道光七年任泰州知州。梁桂,江苏江浦县人,廪贡生,嘉庆二十三年(1818)任泰州学政,道光

  • 皇极经世书

    十二卷。宋邵雍(详见《渔樵对问》)撰。《皇极经世书》,又称《皇极经世》。据晁说之所作《李之才传》,称邵子数学本于李之才,李之才本于穆修,穆修本于种放,种放本于陈抟。所以邵氏之术本于道家而来。当李之才初

  • 学庸正说

    三卷。明赵南星撰。南星字梦白,号侪鹤,高邑(今属河北)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忠毅。此书分《大学》一卷、《中庸》二卷。每节衍为口义,逐句阐发,而又以不尽之意附载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