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倚晴楼诗集

倚晴楼诗集

十二卷。《续集》四卷。清黄燮清(1805-1864)撰。黄燮清,原名宪清,字韵甫,一字韵珊,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多次会试不第。转至江西虔州(今赣州)李蔼如幕下为宾。咸丰二年(1852)入仕,为实录馆誊录,后累任宜都、松滋两县知县。有政声。燮清少以词曲名世,中年以往益肆力于诗书文章,壮又却尘息影读老庄之书,而溺于神仙杳渺之说世。后工乐府,亦颇有成就。著有《拙宜园词》、《传奇七种》(包括《茂陵弦》、《帝女花》、《脊令原》、《鸳鸯镜》、《凌波影》、《桃溪雪》、《居官鉴》)和《国朝词综续编》)。是诗集编辑以年为序,前集始于癸未,终于庚戌(即道光三年至道光三十年——1823-1850);续集始于戊午,终于甲子(即咸丰八年至同治三年——1858-1864)。燮清诗作,胡凤丹认为:“余曰伯牙鼓琴子期知之,如不佞者,浅学寡闻未谙音律,何以文,为谨受而读之,集中如《题图》、《访友》、《观云》五七古,澜翻潮涌,诗中之昌黎也;《赠答》、《寿挽》、《哭女》诸篇,情真语挚挚,诗中之香山也;《杭城》,《纪事》及《避礼》、《克复》杂咏,忧愁抑郁,诗中之少陵也;《秋闱分校》、《松滋勘灾》诸律,仁者之心,其言蔼如诗中之漫叟也。”胡氏评价大略是文人相推许之套语。不过亦可证黄氏诗作在当时有一定影响。是书传本有清咸丰七年(1857)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猜你喜欢

  • 南原集

    七卷。明王韦(约1502前后在世)撰。韦字钦佩,号南原,上元(今江苏江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南京吏部主事,改兵部,历河南按察副使,官至太仆寺少卿。事迹附载《明

  • 尚书绎闻

    一卷。清史致准撰。本书卷首有史致准“自识”,言其服官于滇,苦无书籍,箧中尚存王鸣盛《尚书后案》一部,闲暇时就取读寻绎旧闻,间有新得,辄笔识于上方,辑录为一卷,即此《尚书绎闻》一书。书中有不少确论,比如

  • 一粟庐诗初稿

    四卷。《二稿》四卷。清于源撰。于源,字辛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平不详,贡生。著有《灯窗琐话》、《柳隐丛谈》等。是书内容,初稿录诗卷一为六十八首,卷二、卷三各六十一首。二稿录诗卷一为六十七首、卷二

  • 新方言

    十一卷。近人章炳麟撰。章炳麟(1869-1936)字太炎,一名绛;初名学乘,字权叔。浙江余杭县人。从俞樾学,又问学于黄以周。年二十七加入康有为发起的“强学会”,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参加维新运动

  • 戒庵老人漫笔

    见《戒庵漫笔》。

  • 鄮峰真隐漫录

    五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绍兴十四年(1144),登进士第,调绍兴余姚尉。历官国子博士,建王府教授。绍兴三十二年(1162),建王即位为孝宗,史

  • 洪洞县续志

    不分卷。清赵三长修,晋承柱纂。赵三长字迁如,安徽繁昌县人,出身贡士,顺治十三年(1656)知洪洞县。清俭自持,兴除利弊,学宫、公署、城池、桥堤,尽力经营,政事之暇,留意古学,士林对其很是。《洪洞县续志

  • 翁文端公行述

    一卷。清翁同书(1810-1865)等述。同书号和斋,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安徽巡抚。此行述记其父翁心存(1791-1861)事迹。心存字二铭,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官至体

  • 钦定千叟宴诗

    ①三十六卷。此集乾隆五十五年(1790)奉敕编成。清康熙皇帝以海甸承平,咸登仁寿,曾以康熙元年(1662)召开嘉宴,以千叟为名。康熙四年(1665)正月六日,为张扬天下承平,海内一心之盛世,亲临赐宴,

  • 渐斋诗草

    二卷。明赵汉撰。赵汉字鸿逵,平湖(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参政。工于诗。《渐斋诗草》刻于嘉靖乙卯,(1555)年。人评:“其诗学江西,尔时为别调。然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