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氏长庆集

元氏长庆集

六十卷。《补遗》六卷。唐元稹(779-831)撰。元稹,字微之,又一字威明,河南(河南洛阳)人。自幼聪明好学,在逆境中发愤读书,九岁即能属文,贞元九年(793)仅十五岁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803)中书判拔萃科制举,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中拜右拾遗,因上书奏和重大案件,得罪权贵,被贬官。长庆中为翰林学士、宰相。唐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后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卒赠尚书右仆射。著有《元氏长庆集》、《元氏类集》、《十体》、《杂诗》等。据白居易《元稹墓志铭》称其著文一百卷,题曰《元氏长庆集》。《唐书·艺文志)又载有《小集》十卷。然而原本已缺佚不传。《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录为六十卷。并记“长庆集百卷,今已其四十卷。”宋代有宣和甲辰(1124)建安刘麟所刊刻,世称闽本,亦已不存。此集为明万历年间,松江马元调重刊。凡六十卷。卷一至卷八为古诗,卷九为伤悼诗,卷十至卷二十二为律诗,卷二十三为古乐府;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为新乐府,卷二十七为赋,卷二十八为策,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一为书,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九为表状,卷四十至卷五十为制诰,卷五十一为序记,卷五十二至卷五十八为碑志,卷五十九至卷六十为告祭文。并有《补遗》六卷。其卷帙与旧说不符,盖编者对原本遗失之处加以补缀,却反失其真。据集前刘麟序称:“稹文虽盛传一时,厥后浸以不显,惟嗜书者时时传录。某先人尝手自钞写,谨募工刻行云云。”则其文均未尝有所增损。应在北宋时即有此残本。元稹在当时颇有盛名,人称“元才子”。又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故其乐府诗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现实,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其艳诗和悼亡诗亦别具特色。此集有嘉靖三十一年(1552)东吴董氏刻本,也是据刘麟刻本翻雕,共六十卷。《四部丛刊》据此影印,有《四库全书》本。目前最完备的本子是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冀勤点校的《元稹集》六十卷,《外集》八卷,《附录》五卷。

猜你喜欢

  • 说略

    三十卷。明顾起元(1565-1628)撰。顾起元字太初,一作璘初。江宁(今南京)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著有《蛰庵日录》四卷,《客座赘语》十卷,《金陵古金石考》等,与此

  • 雕菰楼集

    二十四卷。《蜜梅花馆文录》一卷。《诗录》一卷。清焦循(1736-1820)撰。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江都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应礼部试不第。回家奉母,不求仕进

  • 读礼日知

    二卷。金淛(生卒不详)撰。淛东阳(今浙江金华)人,万历初,官广东右参政,著《读礼日知》。此书,《明史·艺文志》未著录。朱彝尊《经义考》,搜采赅博,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于明人著述,网罗靡遗,均未涉及。此

  • 何端简公年谱

    一卷。清俞正燮(1775-1840)编。正燮为清代学者,字理初,安徽黟县人。道光举人,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学问渊博,通经史百家,擅长考据。曾撰修《两湖通志》、《黟县志》,另有《癸巳类稿》、《癸巳存稿

  • 读易经

    一卷。清赵良澍撰。良澍字肃徵,号肖岩,安徽泾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著有《读易经》、《读诗经》、《读礼》、《读春秋》及《肖岩文抄》等。其言易,以宋儒为宗,敷陈义理而不及象数,与汉魏易注不尝涉列。

  • 垂世芳型

    十三卷,清金维宁撰。金维宁字德藩,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康熙年间举人,著有《秋谷杂编》。《垂世芳型》最初名《连珠汇校》。系作者从历代事迹中选取若干,每人立一传加以论断评说,相当于通史的形式。郑重欲为之

  • 通鉴总类

    二十卷。宋沈枢编撰。沈枢字持要,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进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生卒年不详。所编《通鉴总类》,仿照《册府元龟》体例,将司马光《资治通鉴》一书中所

  • 毛诗注疏校勘记

    七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罗致学者编印古籍,主编《经籍纂

  • 春秋折衷论

    一卷。唐陈岳撰,清马国翰辑。陈岳,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屡试不第,唐昭宗光化中(898-900)才被辟为江西从事。作《春秋折衷论》,司空图称其赡博精致。该书《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三十卷,《崇文总

  • 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

    八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嘉时期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以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治学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