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先醒斋广笔记

先醒斋广笔记

四卷。明缪希雍(1546-约1627)撰。又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先醒斋笔记》。缪希雍字仲醇,醇又作淳,号慕台,常熟(今江苏)人。寓居浙江长兴,后迁居江苏金坛。《明史》中《常熟县志》、《苏州府志》等对其生平均有简要记述。缪氏精通医术,晓明词文,因不满当时官宦专权,腐败政治,一生未仕。因与东林党人交往,王绍征的《东林党点将录》称他为“神医安道全”。缪氏自幼多病,曾于十七岁时患病久治不愈,于是自学医学,遍检方书而自己治疗,遂至治愈。于是酷爱医学,潜心研究。生平好游走四方,曾游历三吴,八闽,历齐、鲁、燕、赵等地,亦到过江西、湖南、湖北诸省,在周游之时,四处为医,寻师访友,采集诸方,由于其真诚求教,故对民间的治疗经验收集很多。丰富了学识。缪氏游历至南京时,曾拜访王肯堂,谈论自己的学术见解,使王氏十分敬佩。缪氏著述颇多,有《医学传心》、《本草单方》、《神农本草经疏》等书。其《神农本草经疏》为作者历三十余年撰写而成。此书为其医案和验方之汇集,是由丁长孺选辑成书,后又经缪希雍增益群方,兼秉本草等常用药物,增至四百余种,又增入伤寒、温病、时疫等病的治法,扩充而成此书,故曰“广笔记”(1622)。可谓希雍一生经验之荟萃。全书约十二万字。卷一载有中风、寒、暑、疟、痢、泄泻诸疾;卷二载脾胃、虚弱、吐血、消渴、妇人诸疾;卷三载有幼科、肿毒、杂症诸疾;卷四载炮炙大法,选取常用药物四百三十三种,按照《雷公炮炙论》加以增删,并附以用药凡例。前三卷主要是缪氏对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的临床心得、验案、效方,并总结了一些病证的治疗规律,如中风治法大略、伤寒三阳三阴治法总要及吐血三要法等。后一卷详论炮炙大法,对炮、爆、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杀、晒、曝、露等,结合四百多种药物,逐次讨论,亦有畏、恶、宜、忌等。其用药凡例,内容涉及丸、散、汤、膏的制法和适应证,以及煎药、服药方法、宜忌和六陈、十八反等内容。此书体现了缪氏的学术思想,缪氏虽和张介宾同时,但却较介宾有独到之处,如介宾守法度,而缪氏善于变化,介宾尚温补,而缪氏重寒凉,各有所长。而缪氏医技更高一筹,如朱国祯《涌幢小品》中载天启辛酉年间,国祯患膈病,身体上下如分为两截,痛苦不堪,希雍至,用苏子五钱,即治好此病。此书语简法备,切合实用,为后人所重,是明、清时期论述药物炮制的著名专书,对学习、研究中药炮制法及用药注意事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中医理论研究及临床均有参考价值。有明天启二年(1622)刊本、清道光十一年(1831)武林涵古堂藏版、1983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易注

    十二卷。清崔致远撰。致远字静君,山西曲沃人,康熙进士,官至吏科掌印给事中。其平生好易学,多所探研。其《易注》十二卷历二十年乃成。据自序,曾七易其稿,意于象则较有研求。今观全书,其于易象则甚为疏略,凡利

  • 读易日札

    无卷数。清茹敦和撰。此书是作者平日读易所得札记,故书凡数万言,既无卷数,亦无先后次序、册数。名曰日札即为随便自记之手札。此书内容比较庞杂,然亦有诸多可取之处,如谓离有征伐象,明夷之九三曰南狩,得其大首

  • 涵清阁诗钞

    一卷。清董云鹤撰。董云鹤,生卒年不详,字松筠,江苏吴江人,王家榛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为《吴江三节妇集》其中之一。书前有张文虎、郑璜所作序言,有沈日富撰写墓志铭。共收诗三十四首。

  • 李长吉歌诗汇解

    五卷。清王琦(1719-1756)汇解。王绮,字琢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李贺诗风在中唐自成一家,故后世注者甚多。宋有吴正子,明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尧、姚佺,又有宋刘辰翁评本。但李贺诗镂心刿骨,

  • 李义山诗注

    三卷。《附录》一卷。清朱鹤龄(1606-1683)注。生平见《愚庵小集》辞目。据《四库全书总目》载:“李商隐诗旧有刘克、张文亮二家注本,后俱不传。”明末释道源始又为李商隐诗作注,其书也散佚。本书为朱鹤

  • 山公经说辨疑

    七卷。近人曹林撰。曹林字山公,湖北武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没有序例。卷一为《周易》,卷二为《尚书》,卷三为《诗经》,卷四为《周官》,卷五为《仪礼》,卷六为《礼记》,卷七为《春秋》三传。书中参考

  • 读春秋三传札记

    二卷。清单为鏓撰。为鏓字伯平,高密(今山西高密)人,咸丰、同治年间行教于栖霞,后主讲济南书院。著有《四书述义》(前集、后集)、《读经札记》、《奉萱草堂诗集》、《奉萱草堂文钞》等,后人编有《单氏全书》。

  • 三报恩

    二卷。清毕魏(生卒年不详)撰。毕魏字万后,别字晋卿,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曾与李玉、朱素臣、叶雉斐等三人集体创作《清忠谱》。《三报恩》题姑苏第二狂笔,同邑龙子犹窜。全剧由三十六出构成,取材于冯梦龙《

  • 周官礼干氏注

    一卷。晋干宝撰,清马国翰辑佚。干氏注本与郑(玄)注本偶有相异之处,如“挟日”作“币日”,“有握”作“有幄”,“胸鸣”作“骨鸣”等,盖干氏参用贾(逵)马(融)之本,非全依郑本。此外,干氏还将《周礼》六十

  • 史姓韵编

    六十四卷。清汪辉祖(1731-1807)编。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乾隆年间进士,授湖南宁远知县,两署道州,又兼摄新田县事。归里后,闭门读书。著有《元史本证》、《读史掌录》、《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