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八卦余生

八卦余生

十八卷。明邓梦文撰。梦文字志文,安成(今江西安福)人。该书前有永乐二十二年(1424)自序,《序》言:“著是书时梦神授以《八卦余生》之名,觉而不识其所谓。但既有所受之,则不敢不以是名之。”其说甚怪。该书卷首有总论五条,一“偶感”,记经文之有会于心者,凡十九处;二“记臆”,指出程子、苏轼二家之说跟经意不相合者,共七十处;三“论应”,批评诸家“某爻应某爻”之非,而取其不谬于理者,凡十一处;四“论五位”,辩论诸家以五爻为君之非,共九处;五“论变”,认为卦不必至三爻而变,凡三处。该书大旨主于以身说《易》,认为不假蓍筮而自然与造化相符。多抨击前人成说,特别是程子之《传》。至于《系辞》诸传,则连传文一并攻击。如《系辞》“成性存存”二句,该书注曰:“其语意颇似老子,不类夫子口气。”“刳木为舟”节注曰:“自神农、黄帝、尧舜时始有舟楫,而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不知神农以前天下之民何以涉河。”“服牛乘马”节注:“牛马之用,似不待取诸卦象而后然。”“古之葬者”节注:“《本义》云‘送死大事而过于厚’,然则圣人制葬埋之礼,盖亦自为大过矣,则于墨子之薄葬又何讥焉!”“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节注:“此节与易道似无甚发挥,而又皆前经之所已言者。”《说卦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节注:“仁知之不足以尽道也久矣,此云尔,似亦不合。”“帝出乎震”节注:“此节似弄字法。”《序卦传》“饮食必有讼”二句注:“讼何必专始于饮食。”“讼必有众起”六句注:“物自《蒙》之时必有所依附而后成立,《比》似莫切于此时,且不比何以成师?亦似在《师》之前。”“有大而能谦,必豫”二句注:“必待大有能谦而后乐,其为乐也不亦隘乎?”凡此等等,不胜列举。可见该书之说多欲超出“十翼”之外,务求新奇。《四库总目》仅存其目。

猜你喜欢

  • 玉牒

    不分卷。清历代敕编。玉牒,即指清朝宗室谱牒。清朝规定由宗人府会同内院礼部十年一次纂修玉牒。现有故宫博物院藏原稿本,另有宗人府副本原藏孔德学校。

  • 诗经考

    十八卷。明黄文焕撰。文焕字维章,永福(今属广西省)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中,由山阳县知县,擢翰林院编修。坐钩党,与黄道周同下诏狱,后得释,流寓南都而终。著有《赭留集》,系在狱中

  • 直庐集

    不分卷。清乔莱(1642-1694)撰。乔莱,字子静,号石林,江苏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举应“博学鸿词”一等。好学深思,博览群书,对史学功力尤深。参与

  • 李湘洲集

    十卷。《补遗》一卷。明李腾芳(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李腾芳,字子实,湖南湘潭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李湘洲集》。其学宗王守仁,故此集中第二卷有《阳明集抄序》

  • 隶有

    六卷。清赵曈(其生平未详)编辑。赵曈字伯迟,嗜汉隶之学,著作尚有《隶通》一卷。是书以顾蔼吉《隶辨》为底本,依《康熙字典》的体例,按笔画多少,分部别居,把汉隶汇成一编。每字之下,上详声韵,下析原碑,以便

  • 残本酹江集

    ① 六卷。明孟称舜(详见《酹江集》十卷残本)编。《酹江集》原本三十卷,今存两种残本。一为十卷残本,存元、明杂剧十种。此集为六卷残本,存元、明杂剧六种,其中《狂鼓史》(十卷残本)题为《渔阳三弄》),《替

  • 平津馆读碑记

    八卷。续一卷。清洪颐煊撰。洪颐煊(1765-1833),字旌贤,号筠轩,浙江临海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广东新兴县知县。平津馆是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的书斋名,洪系孙氏门人,客其幕中,因得以尽阅

  • 说文叠韵

    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刘熙载、袁康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双声》。袁康(生卒年不详)为刘氏弟子,字竹一,宝山(今属上海市)人。此所谓叠韵,指古韵相叠。许氏《说文》于字下系声,字声二者有双声,有叠韵

  • 翰院琼琚

    八卷。旧本题明杨慎(1488-1559)编。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杨延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其博文强识、著述甚丰(百余种),明时推为第一。其书饾饤补缀,类

  • 洪文敏年谱

    一卷。清钱大昕(见《廿二史考异》)撰。该书记宋代洪迈事实。迈与其兄适、遵皆有文名,时称三洪。迈卒谥文敏,著有《容斋随笔》等书。此谱前后无序跋,且所记亦有抵牾之处。现存嘉庆十二年(1807年)《潜研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