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义图解

六义图解

一卷。明王应电(其生平未详)撰。所谓六义,即六书。此书以图解的形式说明六义的相互关系与演进过程。其排列顺序是,先象形,次指事,次会意,次转注假借,次谐声。按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释之者凡三家:(1)郑玄引郑众云:“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2)班固《汉书艺文志》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3)许慎《说文叙》谓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三说次第颇不相同,但后世学者大都以转注、假借系于谐声之后,而王氏则与众不同。《续修四库提要》云:“按文字起源,肇自象形,讫乎形声,而文字孳乳大备。文字既备,则转假二事寄居其后,于义何居?窃尝因文字演进之序考之,初民社会未有文字,表达言语惟赖绘画,渐进而至单纯之象形。夫形与声不能离乎意,则意实寓于形声之中矣。既制文字,或单形以见意,或复形以示意,是义由形生。许书所谓象形、指事、会意者,无宁谓以形衍。象形之术绌,必缘声以为用,先有音矣。择其声之相近者,引申缘傅以为称,文字以之孳乳,是谓假借。假借之法,困于专名,故数字之义共于一名,久之则混淆漫澶而文字坏。智者虑其久而莫之踪迹也,于是立转注一法,以声注形,形还注声,形声相益,而文字浸多,许书又谓之谐声。由是言之,转注假借二端,实文字由会意进至谐声之枢纽。应电此书,列转注假借于会意形声之间,其说似创,而理实精也。”(孙海波)是书见于元陶宗仪所辑《说郛》卷八十五。按:本书依《四库提要·经部小学类存目》著录《同文备考》八卷,附《声韵会通韵要粗释》二卷,题为“明王应电撰”,并谓“其学出于魏校”。而此王应电所撰《六义图解》却入于元陶宗仪所辑《说郛》中,题为“宋王应电撰”。然则历史上果有两个治小学的王应电吗?以《六义图解》考之,实出于明赵古则的《六书本义》、《六书相生诸图》。因此,《六义图解》入于《说郛》,大抵是重校《说郛》的明人陶珽所为,王应电绝非宋人。

猜你喜欢

  • 才人福传奇

    二卷。清沈起凤撰。其生平见《报恩缘传奇》条。本剧写张幼于放诞不羁,与苏州名妓李灵云狎,有终身约,居李家,开一店,出招牌曰:“百病不医,专医诗病。”一日唐寅、祝允明来访,谈及佳人,唐称道其伯母婿沈道宗之

  • 御制道德真经疏

    十卷。唐李隆基(详见《御注道德真经》)撰。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曾有左常侍崔沔与道士王虚正、赵仙甫等学士参议修《老子疏》。李隆基撰《道德真经注》之后,又采诸臣之说,作《道德真经疏》。其书《释题》

  • 周易义说

    五篇。清洪榜撰。榜字初堂,安徽歙县人,乾隆举人,赐内阁中书,三十五岁卒。此书分明象上、明象下二篇,又有述赞上、述赞中、述赞下三篇,凡五篇。其明象至损益而止,似未卒业。洪榜少有文采,与其兄洪朴齐名,世称

  • 三场通用引易活法

    九卷。不著撰者姓名。约为南宋人取说易之词,分类编次,以备场屋之用。其内容虽然都是解易之词,但其体例仍为类书。

  • 毛郑诗异同考

    十二卷。清程晋芳(1718-1784)撰。晋芳初名廷鐄,字鱼门,号蕺园,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后徙江苏江都。乾隆七年(1742)召试,授内阁中书,后为四库馆纂修官、翰林院编修。晋芳少时好学,曾罄其资购

  • 集杭谚诗

    一卷。清邵懿臣(1810-1861)撰。懿臣一作懿辰,字位西,仁和(今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官刑部员外郎。他与曾国藩交厚,专治经学,其文效法桐城。著有《礼经通论》、《遗集

  • 尔雅犍为文学注

    另有《尔雅刘氏注》、《尔雅樊氏注》、尔雅李氏注》、《尔雅孙氏注》、《尔雅孙氏音》、《郭璞尔雅音义》、《尔雅图赞》、《梁沈旋集注尔雅》、《施氏音》、《尔雅谢氏音》、《尔雅顾氏音》、《尔雅裴氏注》共十七卷

  • 春秋胡传考误

    一卷。明袁仁(详见《尚书砭蔡编》)撰。袁仁认为,胡安国由于激愤王安石之废《春秋》于学官,于是承皇帝之命而作传,其目的在匡时,故多借题发挥。虽然胡氏用意是好的,但却不合于经义。袁氏此书即专门驳正胡氏之失

  • 说文校案

    一卷。近代奚世干(生卒年不详)撰。世干字挺筠,江苏南江人,口哑不能讲话,而通小学。曾欲纂辑《说文解字通考》,因其庞大,仅存纂例,全书未成。此编乃是奚氏读《说文》的笔记,旨在校正文字方面。奚氏于段玉裁、

  • 诸真元奥集成

    见《诸真玄奥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