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兰室秘藏

兰室秘藏

三卷。金李杲(生平事迹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撰。书名是借战国时《素问》撰成后藏于“灵兰之室”的典故,以示此书中所撰方论极为珍贵之意。此书刊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为李氏晚年的著作。原刻本前有至元十三年罗天益的序言,罗氏为李氏晚年的学生。全书论病共分为二十一门,载方剂二百八十三首。卷一列饮食劳倦、中满腰胀、心腹痞、胃脘痛、消渴、眼耳鼻等六门;卷一列头痛、口舌咽喉、呕吐、衄血吐血、腰痛、妇人等六门;卷三列大便结燥、小便淋闭、痔漏、阴瘘阴汗、泻痢、疮疡、杂病、自汗、小儿等九门。每门首列总论,次列方药。作为“补土派”的一代宗师,李杲强调补益、调理脾胃在治病中的重要性。李氏认为人之脾胃对人整体机能有重要的作用,以“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理论,强调治疗各种疾病时,要注重保护或增强脾胃的功能。在此书的脾胃虚损论中,对当时有些医生由于拘泥于刘完素、张从正在临床中滥用寒凉,攻伐药物,以致损伤脾胃功能,影响疾病预后的情况,李氏予以分析其弊害之所在。认为凡是先患其他疾病而及脾胃者,或是脾胃先病而引起其他疾病者,均应从脾胃论治。其学术见解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李氏立方遣药颇有特点,书中所载方剂多为李氏创制有效秘方。方剂的药味仍较同时代的其他名医处方略多,制方讲求配伍,善于掌握药性的升降浮沉和药物的相制相用,在临床应用中多有良效。颇有临床应用价值。有元至元十三年(1276)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河源纪略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纪昀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乾隆进士。累迁侍读学士。坐事戍乌鲁木齐,寻释还。复授编修。官至协辨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谥文达。纪昀贯通经史,旁通百家

  • 卓澄甫诗续集

    三卷。明卓明卿(约1596年左右在世)撰。卓明卿字澄甫,钱塘(今属浙江省余杭)人。生卒不详。万历中由国子监生而官迁光禄寺署正。明卿著有《光禄集》三卷,《卓氏藻林》八卷等均著录。是书为明卿所自编。刻于万

  • 星槎胜览

    二卷。费信撰。费信(1388-?)字公晓。苏州昆山(今江苏)人。永乐、宣德年间,曾以通事(翻译)之职,随郑和通使西详。前后四次。历览诸国人物、风土。将所见所闻撰成此书。前卷所记为其亲历诸国。后卷为采集

  • 肇论疏

    三卷。陈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肇论疏》故名思义,是解释僧肇所撰《肇论》一书的。旧有人称《肇论疏》为《肇论义记》。此疏在发挥肇师思想方面虽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欠。一

  • 经史典奥

    六十七卷。明来斯行(生卒年不详)撰。来斯行,字道之,萧山(今浙江省萧山县)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授刑部主事,出为天津兵备道。白莲教起义爆发后,自率将卒前往镇压,俘获首领徐鸿儒。以福建布政使

  • 方山文录

    二十二卷。明薛应旂(约1550前后在世)撰。薛应旂生平详见《四书人物考》(辞目)。是集凡二十二卷。乃应旂自行编定。应旂初宗姚江学派,又入河东学派,以良知为主。大体出入朱熹、陆九渊之间。集中论学瑕瑜互见

  • 陆云集

    见《陆子》。

  • 读书镜

    十卷。明陈继儒(1558-1639)撰。陈继儒,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字仲醇,号眉公、麋公。与董其昌齐名。后隐居昆山之阳,筑室东余山。屡辞征诏。杜门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书法苏轼、米芾,

  • 学余堂文集

    二十八卷。《诗集》五十卷。《外集》二卷。清施闰章(1618-1683)撰。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授刑部主事,因

  • 通变

    见《易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