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列仙传

列仙传

二卷。旧本题汉刘向撰(不确)。汉代学者司马迁撰《史记》,开创以纪传体的形式,为国修史,为人立传。后世学者修史立传多仿《史记》,沿用其文体。刘向曾撰有《列女传》,也借鉴于纪传体。《列山传》仿《列女传》体例,为古来仙人立传。书中所载自神农时雨师赤松子至汉代民间医生玄俗,共七十一人。并于每人传后附有四言赞语,篇末又有总赞。记述七十余人各自得道成仙之始末,赞颂其超凡脱俗、济世救人之美德。旨在证明神仙不巫,但也不无荒诞之言。后世学者对此书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是成书年代和作者,但一般认为此书非西汉刘向所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此书不类西汉文字,必非刘向撰。黄伯思《东观余记》说此书虽然不是出于刘向之笔,而“事详语约,词旨明润”,可能是东汉作品。《四库提要》疑其为魏晋间文士所为,传后赞语是晋代郭元祖撰。而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本传更有详细考证,说此书东汉时已经盛行,并且认为是明帝以后,顺帝以前的人所作。所以《汉书·艺文志》不录,而晋葛洪《抱朴子》及其《神仙传》序又都言及此书。因此认为其书是伪托刘向之作。此书历代版本较多,内容和文字上稍有差异。有的版本载记七十一传,有的为七十二传,有的没有赞文。《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都引录传文。《云笈七签》卷一〇八收录此传,也是自赤松子至玄俗,但仅有四十八人,是略本。尽管学者对此书评品不一,流传卷本有异,而自晋以来言神仙故事者无不以此书为据。历代文人也多引为典实,更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典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汉魏石经残字校录

    (民国二十三年山东图书馆排印本)。屈万里撰。此书由山东图书馆所藏原石,以今隶传录而成。共一百二十五石。其中已见于上虞罗振玉集录的有十四石。此外皆三家集拓之本所未见。开封关葆谦《字谱》也未录。可与阿维越

  • 辨学启蒙

    一卷,英国哲分斯(生卒年不详)撰,英国艾约瑟(生卒年不详)译。哲分斯著有《富国养民集》,艾约瑟有《华语考源》,已著录。《辨学启蒙》,是近代西学中的伦理学著作。惜清光绪十二年(1880),艾约瑟始将哲分

  • 书经恒解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字止唐,四川双流人,乾隆五十七年举人,道光时官国子监典簿。此书以阐发义理为主,同时也兼做一些考订工作。本书在开首辨正《书序》时说,孔子序《诗》、《书》,不过是在删订之后,叙其篇次,

  • 清太宗实录

    十六册又实录残卷。清代官修。现存清代实录中太祖、太宗、世宗三朝都经过重修和校订。《太宗实录》初修于顺治九年(1652),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雍正十二年(1734)又加校订,乾隆初始成定本。是

  • 四书记闻

    二卷。清管同撰。管同字异之,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少年时受业于古文大师姚鼐,工古文,与梅曾亮齐名。是书题名《记闻》,盖多得于平日师友绪论。其中述姚鼐说最多,梅曾亮、孙星衍、钱大昕等人之说也时有所引。引

  • 漕政举要录

    十八卷。明邵宝(详见《左》)撰。本书写于正德己巳(1509年)邵宝担任副都御史总理漕江北时期。共十八卷,记载明代漕政要事。卷一至卷六为河渠之政;卷七为舟楫之政;卷八为仓廒之政;卷九为卒伍之政;卷十及卷

  • 王学质疑

    一卷、附录一卷。清代张烈撰。张烈著有《读易日钞》等书。此书是一部攻击王守仁一派学说的著作。共分五篇,第一篇是“辨性理之说”,“第二篇是“辨致知格物之说”,第三篇是“辨知行合一之说”,第四篇是作者的杂论

  • 康茂园行述

    一卷。清康亮钧述。亮钧,山西兴县人,荫生,官至顺德府知府,其他事迹不详。此书所记为其父康基田(1728-1813)事迹。基田字仲耕,号茂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至江南河道总督,因事革职,

  • 湘潭县志

    ①四十卷。清张云璈、毛梦兰纂修。张云璈,钱塘(今杭州)人,曾任湘潭县知县。毛梦兰,甘泉人,曾任湘潭县知县。《湘潭县志》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共四十卷。分为二十二门。卷一,图考、星野。卷二,疆域

  • 蚕桑萃编

    十五卷。清徐树铭(生卒年不详)撰。徐树铭生平不详。《蚕桑萃编》十五卷比较详细地讲述了自伏羲起至明代不同历史时期政府所提倡的植桑养蚕政策,从植桑养蚕到染丝成绸的一系列生产过程、技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