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匏瓜录

匏瓜录

十卷。清芮长恤(生卒年不详)撰。长恤字蒿子,原名城,字岩尹,明亡后更今名,濑北(今江苏溧阳)人。明诸生,清经学家。自明亡后,长恤谢诸生,隐居荒野,幅巾裹发,终身不变。长恤学博而能醇,经史疑义,考证尤精,作品有《纲目分注拾遗》、《匏瓜录》等。《匏瓜录》书名取《论语》“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之意。此书藏家近二百年,光绪十年(1884)恽彦琦才为其作序刊行于世。全书一卷至八卷,解说《易》、《书》、《诗》、《三礼》、《春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九卷以下是全书的《纲目》、《写法》、《体例》及《杂记》。长恤学宗宋儒,尤其推崇朱熹,但又不囿于前人,所持诸论皆自抒心得。如《易》,作者取《河图》而论,认为《河图》之数与《易·系辞上传》第九章自“天一”至“地十”之数合,而不选择《洛书》论卦变,认为程颐、朱熹的观点有错讹,朱熹之论更觉牵强。解说《尚书》“舜罪四凶,据天下咸服”一语,作者认为舜全是出于公心,如果按照吴棫、朱熹的观点,那么,不要说四个罪人不服,就是天下白姓也未必服。关于《诗经》,作者认为季札观周乐后,说“自桧以下无讥”,是因为桧国弱小而轻视它,如果以诗而论,那么桧曹之诗胜过齐陈;而季札称赞齐国的诗歌有“泱泱大风”,也是论国不论诗。作者又说司马迁《史记》中“国风好色而不淫”不是通达之论,这样笼统言之,会使魏唐等国无辜套上“好色”之名,而郑卫等国反而得到“不淫”之誉,况且不曾有好色而不淫者。关于《礼记》,作者认为《冬官》不该补,批驳了俞寿翁割裂《三礼》的错误。关于《春秋》,作者认为,“为贤者讳”不是《春秋》之义,治经之人不能援引“尊亲”为例。综观全书,于各经都有解说,均持议公正,见解独特。作者还借经义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比如,作者认为“《洪范》陈自箕子”的记录者一定是周朝的史官,史官因为箕子的缘故,改周朝年号为商朝纪年,箕子不肯臣服周朝,那么商朝虽然灭亡,还有商臣箕子存在。长恤于此是以箕子自比。又认为《蒹葭》、《无衣》是周朝的遗士遗民所作,假使周平王能因而采用,那么父王之仇可报,国势也不会不振。君王忘国仇,百姓反而不肯忘国仇;君王弃百姓,百姓反而不忍弃君王,这都是先王的遗泽,等等。这些议论又似乎是针对福王和桂王苟且偷安、不思光复而发。总之,在人品和治学上,长恤类似王夫之,只是学识稍逊。此书有清光绪十年(1884)刊本。

猜你喜欢

  • 词史

    不分卷。刘毓盘撰。刘毓盘生平籍里均未详,著有《噙椒词》。本编论历代词学变迁史迹,本为教授大学之用。其第一章论词之初起于诗与乐府之分,第二章论隋唐人词以温庭筠为宗,第三章论五代人词以西蜀南唐为盛,第四章

  • 鲁府禁方

    见《鲁府秘方》。

  • 三迁志

    ①五卷。明吕元善(生卒不详)撰。吕元善,明末人,详见《圣门志》。《三迁志》记载有关孟子事迹,取“孟母三迁”典故得名,该书是依史鹗、胡继先旧本而加补订,未脱稿,吕元善遇难,由其子吕兆祥、孙吕逢时续成。《

  • 东观奏记

    三卷。唐裴庭裕(一作廷裕)撰。裴庭裕,字膺余,闻喜(今属山西省)人,属唐代名族东眷裴氏。唐昭宗时,裴庭裕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昭宗大顺二年(891年)二月,他奉诏修撰唐末三朝实录,在此期间,他就所见

  • 霍山县志

    ①八卷。清甘山修,程在嵘纂。甘山字岱登,号鳌峰,江西奉新县人,进士,乾隆三十年(1766)来任霍山县知县。霍山旧志,创于明万历十七年,知县陈维翰始纂辑之。天启二年,知县陈先春复修之,迄于清代,顺治十八

  • 韩氏三礼图说

    二卷。元韩信同(生卒年不详)撰。韩信同,字伯循,号中村,福宁(今福建霞浦)人。昔陈普在闽倡道学,少有人信,独韩信同与其友杨琬、黄裳从之,刊落旧闻,贯穿周程张朱之说。曾为云庄书院山长,以四书六经授,从者

  • 杜延业晋春秋

    一卷。清汤球辑。杜延业,一作杜光业、杜延笃,唐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延业精研自王隐《晋书》以下诸史及割据政权君臣传记,就萧方等《三十国春秋》删辑而成《晋春秋略》二十卷,今已佚。汤球辑为一卷,入《广雅书局

  • 西塘集

    十卷。宋郑侠(1041-1119)撰。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任光州司法参军。时王安石变法,数以书言新法之弊。监安上门时,天旱,流民四起,作《流民图》献神宗

  • 乐诗考略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末诸生。在文学戏曲、历史、古文字等领域均有精深造诣,有《观堂集林》。此《乐诗考略》凡一卷,系集合关于乐学论文而成,计有

  • 春秋世族谱

    一卷。清陈厚耀(详见《春秋长历》)撰。杜预《春秋释例》中有《世族》一篇,载春秋周王室及列国诸侯大夫世系,但此书宋以后即湮没不见。陈厚耀据孔氏《正义》所引,并旁参他书,作此以补杜书。其书体例为表格体。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