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拾遗

十三经拾遗

十六卷。清王朝渠(生卒年不详)撰。朝渠字揆方,号达诠,江西万年(今万年县)人。乾隆四十四年举人,由大挑选义宁州训导,勤于其职,课士有方,升任直隶宁河县知县,兴利除害,培养人材,有循吏之称。生平植品砥行,精研经训,所著除本书外,尚有:《唐五经考证》、《学闲谈》、《需次燕语》、《南唐前人物补遗》、《寓浔稽古录》、《江西通志》、《义宁备征录》、《万年备征录》等。本书采集《十三经》的遗文遗篇,外附《乐》及石鼓的释文。自序称:“朱彝尊《经义考》有逸经三卷,尝取以相校,见其《春秋》只《左传》一条,《周官》罔经曲之别。诸经散逸,弃置咸多,特搜求采择,裒成一书。”用意极好。但其中如夏、商二《易》的遗文,历引《帝王世纪》、李淳风《乙巳占》、李昉《太平御览》、罗泌《路史》、王应麟《玉海》、黄氏《六艺流别》及董斯张之说,《连山》、《归藏》早已亡佚,言者大都不足为据。而《乙巳占》所说姮娥偷吃不死之药而奔月,《路史》所载共工人面蛇身红发、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尤其涉于荒诞。《诗》遗篇所录文王、成王、穆王的歌诗,虽然见于《琴操》、《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但其诗与《三百篇》毫不相似。以此补经,真有狗尾续貂之感。有嘉庆五年刻达洤就正编本,豫章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鳌溪文集

    二卷。元周闻孙(生卒年不详)撰。闻孙,字以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此集前有永乐(1421)邹缉序。称其年三十五举进士。会试中乙榜。揭傒斯荐入史馆,奏修宋、辽、金三史应以宋为正统,不合统治者意图,出为

  • 阴持人经注

    二卷。不著撰人。根据史料分析,此经为汉代安世高(约二世纪)所译。名虽曰经,而首却用如是我闻语气言事。经注释“阴”有五阴,释“持”谓十八持,即十八界。释“入”谓有十二入。以上为释名。次言十二因缘。提出四

  • 经学辑要

    二十四卷,清吴颎炎辑。字亮公,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举人。是书首有李慈铭、俞樾、王咏霓、陈遹声各序,正文共辑古今经解二十三种,目的在于帮助科举考试的士人熟悉各种观点。由于辑者学有

  • 诗绎

    一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是书系专门研究《诗经》的诗话,分十六条。作者强调文以意为主,重视“兴、观、群、怨”之原则,并以此作为诗歌评论之标准,曰“辨汉、魏、唐、宋之雅俗得失以此,读三百篇者

  • 信阳子卓录

    八卷。清代张鹏翮(1649-1725)撰。张鹏翮见《忠武志》条。此书摘录前代儒家语录,分七个条目编辑成书,并加上作者本人的评议。七个条目为:“体道”、“致和”、“存省”、“修己”、“治人”、“闲道”、

  • 尚书私学

    四卷。江昱(1。706-1775)撰。昱字宾谷,号松泉。仪征(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诸生,少时安贫好学。通晓诸经,嗜金石文字,又精声音训诂之学,擅长诗词。一生著述甚多,除《尚书私学》外,尚有

  • 高子遗书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高攀龙(1562-1626)撰。高攀龙,字存之,一字云从,号景逸,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宪成没后,由他继主讲习,故世称“高、顾”。著

  • 复社姓氏传略

    十卷。清吴山嘉(生卒年不详)撰。山嘉字愚甫,江苏震泽(今属吴江县)人,县学生。其五世从祖吴诩与孙吴涫等为复社创举人。山嘉多方搜集:共得一千二百余人。卷首有复社事略。现有道光十一年(1831年)刊本。

  • 孟子正义

    ① 十四卷。东汉赵岐注,题为宋孙奭疏,实不可信。朱熹《语录》以为是南宋邵武士人伪托孙奭所疏,并且称“蔡季通识其人”。邵武旧属闽,士人是对年纪大的儒生的一般称谓,但后人多方推求,终于难以确定作伪者为何人

  • 微子之命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