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齐书

南齐书

六十卷。梁萧子显(489-537)撰。萧子显,南朝史学家,字景阳,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他是齐梁皇族,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在梁官至吏部尚书,很有文史才能。《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名。《南齐书》为纪传体的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也不全,缺《食货》《刑法》《艺文》。南齐初年设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编撰国史,梁代有沈约著的《齐纪》,吴均撰的《齐春秋》,萧子显在此基础上请求编修齐史,修成《南齐书》。《南齐书》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资料,对文学、思想、科学情况有些记载。如《祖冲之传》记载比较详细。《南齐书》有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自序》一卷已佚。今存五十九卷。“本纪”八卷记七个帝王的事,高帝萧道成事迹较多,分为上下两卷。《高帝本纪》是孙子为祖父作史,在二十四史中不多见,所以粉饰之词难免。“志”十一卷分为八目,大体与《宋书》相同,只是没有《律历志》,加了个《舆服志》。宋齐二书均无《食货志》。这是不足之处。“列传”四十卷,作法与《宋书》也略同,只在名目上稍有改动,如《宋书》的《良吏》改为《良政》等。又立《文学传》,但所叙十人却不都是文学家。有《大明历》、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礁磨等科技史料。因为萧子显是王子,生长于王宫,对当代史事耳闻目睹,因此《南齐书》有不少原始资料,如《竟陵王萧子良传》有收租、征赋役、兴水利、垦田等事,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较可靠。《南齐书》叙述使用类叙法,即在一个人的传中,叙同类几个人物的事情,此法班固首创,但到萧子显就成熟了。有的“志”和“类传”的前面还有序,可考见作者的思想和历史观。通行的《南齐书》有宋蜀大字本,百纳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南齐书》最为通行。

猜你喜欢

  • 吴越游

    八卷。明王叔承(1537-1601)撰。王叔承,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又更字子幻,自号昆仑山人。江苏吴江人。是集凡十卷。前六卷为诗,乃江苏无锡陈以忠所刻。后二卷为杂文,为浙江乌程(今吴兴)范应期

  • 十驾斋养新录

    也称《养新录》,二十卷,《养新馀录》三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钱大昕精通经史百家之书,自少至老读书不辍,每有所得,随笔记录,以成此书。“十驾斋”为作者书斋名,“养新”则是其祖

  • 高丽史

    一三九卷。朝鲜李朝郑麟趾撰。据《明实录》载,明景泰二年(1451)高丽使臣郑麟趾尝表进是书。凡世家四十六卷,志三十九卷,表二卷,列传五十卷,目录二卷。记载朝鲜高丽王氏王朝的历史。高丽王氏王朝大体与我国

  • 渔洋山人自撰年谱

    二卷。清王士祯(1634-1698)自撰,清惠栋注补。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简。王士祯是清初著名诗人,论诗

  • 家规辑要

    无卷数。明胡爌(详见《拾遗录》条)撰。此书仿《温公家规》、《吕氏乡约》之意,采辑旧文,排纂成编。内容非常浅显,大概为中人以下而作也。有明刊本。

  • 赵浚谷集

    十六卷。明赵时春(1509-1567)撰。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今属甘肃)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选庶吉士,历兵部主事、右佥都御史。著有《平凉府志》、《浚谷集》。是集凡十六卷,其中文十卷

  • 周易训义

    七卷。清喻逊撰。逊字时敏,号莲峰。湖南宁乡人。其说易以《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为主。凡卦爻下之注先训义,次集说,间于爻下注易象。其训义皆本于《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二书,但误者颇多,尚秉和曾详为辨

  • 全体图说

    二卷。英国稻惟德(生卒年不详)译。书刻于光绪十年(1885)。共有图八幅,图附以说,八幅图为全体骨骼图、全体骨节并筋部图、全体诸肌图、全部脉管图、全体回管图、养生路并吸管图、全体脑筋图、觉悟诸其图。其

  • 群书纂类

    十二卷。明袁均哲(生卒年不详)撰。袁均哲字庶明,建昌(今属四川省)人。正统中官郴州知州。此书为临江张九韶《群书备数》补其缺遗,加以注释。共十三门,一百二十三事,一千四百三十四条。

  • 同文韵统

    六卷。清和硕庄亲王允禄领衔,实出于广慈国师章嘉胡土克图之手。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书撰作是为了拿梵文字母及西番字母与华文字母比较,论证其本同源。乾隆命章嘉胡土克图“考四番本音,溯其渊源,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