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博物志

博物志

十卷。晋张华(232-300)撰。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人。西晋文学家。张华少孤苦贫穷,曾以牧羊为生。魏末曾任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入晋后任黄门侍郎。晋武帝与羊祐等共谋伐吴,遭群臣反对,张华力排众议,以为势在必伐,后以平吴有功封广武侯。惠帝时,历任太子少傅、司空等要职。后因拒绝参与“八王之乱”,被赵王伦所杀害。张华博学多才,雅爱书籍,遇害后家无余财,惟文史典籍充实盈箧。工于诗赋,未知名时,曾著《鹪鹩赋》,寄托自己之志,阮籍读后赞曰:“王佐之才也。”后名重一时,晋之仪礼宪章多出其手。现存诗三十余首,原有文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张司空集》传世。据王嘉《拾遗记》卷九,言张华:“捃采天下遗逸,自书契之始,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传说,造《博物志》四百卷,奏于武帝。”晋武帝司马炎认为书中“记事采言,亦多浮妄”,删为十卷。所记皆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有重见于《列子》、《搜神记》、《抱朴子》、《续齐谐记》等书者,疑是后人缀辑而成,已非张华原作。《博物志》内容记有山川地理、飞禽走兽、草木虫鱼、人物传说以及方士神仙故事,显示出它“博物”的特点,特别是那些全无故事性的杂考、杂物,又说明了它的芜杂。但它又记载了故事性很强的非地理博物性的传说,如《八月浮槎》、《东方朔偷桃》等,增强了它的小说性。鲁迅评价此书是“刺取故书,殊乏新意”,(《中国小说史略》)价值较小,因此《博物志》开始入杂家类(《隋书·经籍志》),两《唐志》改入小说家类。虽然如此,但《博物志》仍不失为志怪小说中独具特点的一种体裁,对后世也很有影响,形成文言小说的一个流派。今存宋周日用、卢氏注十卷本、明叶氏刊本、士礼君重刊叶氏本、龙溪精舍重刻本、《四部备要》本、《古今逸史》本、《广汉魏丛书》本、《格致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稗海》本、《快阁藏书》本、增订《汉魏丛书》本、《子书百家》本、又纷欣阁丛书本附(谱)周心如补二卷,又指海本、《丛书集成二初编》本附(清)钱熙祚辑逸文一卷、1980年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范宁校证本。

猜你喜欢

  • 文释

    一卷。南朝宋江邃(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江邃字玄远,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人。元嘉(424-453)初,为太学博士,累迁祠部郎,兼散骑常侍,又任司徒记室参军等。广收事物常语,精加解释,撰成此书。

  • 空同子瞽说

    一卷。明苏伯衡(生卒年不详)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

  • 韦弦佩

    无卷数。明屠本畯(生卒年不详)撰。屠本畯,字田叔,浙江鄞县(今浙江鄞县)人。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典簿、辰州知府等职,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著有《野菜笺》、《海味索引》、《闽中荔枝谱》、《闽中海错疏》等书

  • 别本了庵诗集

    十卷。清王岱(约1654年前后在世)撰。王岱,字山长,号了葊,湖南湘潭人。崇祯年间举人,官随州学政,曾荐举博学鸿词。王岱工诗文,能书画,山水奇变,尤善人物花卉。著有《且园近集》、《且园近诗》、《了葊文

  • 蜀雅

    二十卷。清李调元(1734-?)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鹤州,号雨村、童山蠢翁,罗江(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得罪权臣和珅,充军伊犁,后以母老得释归。戏曲论著有《雨村曲话

  • 雁荡山樵诗集

    十五卷。明章玄应(约1475年前后在世)撰。玄应,字顺德,东瓯乐清(今浙江乐清)人。生卒年不详。恭毅公章纶长子。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任南京礼、工二科给事中,累官至广东布政使。其孙朝凤任福建佥事

  • 韵府续编

    四十卷。旧本题元青田包瑜(生卒年不详)撰。包瑜字希贤。青田(今浙江瓯海)人。景泰举人,官教谕。著有《周易衍义》。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包瑜《周易衍义》,注曰成化中浮梁知县,因此包瑜应为明代人。视其

  • 六书辨通

    四卷。清杨锡观(生卒年不详)撰。锡观字篆若,无锡(今属江苏)人。工翰墨,尤精篆隶,著作尚有《六书例解》。是书旨在辨别六书假借何谓可通何谓不可通。全书分韵编次,于每字之下各标出处并说明其本义,对于误通者

  • 说文部首六书例读

    一卷。清饶炯(生卒年不详)撰。饶炯字焱之,四川资中人。是书系依六书分析《说文》部首之作。卷首列许氏《说文自序》并节录许氏《后叙》,次为绪言、目次,正文是《说文》部首分析,依六书分类,每类之中又分若干类

  • 玉山纪游

    一卷。元顾瑛(1310-1369)纪游唱和之作,明袁华厘定成帙。顾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昆山(今属江苏)人。集中所游,自昆山以外,有天平山、灵岩山、虎丘、西湖、吴江、锡山、上方山、观音山,亦有远在数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