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南宋谢维新(生卒年不详)、虞载(生卒年不详)撰。谢维新字去咎,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太学生,自署曰胶庠进士。虞载字子厚,与谢维新同里。本书成于宝祐丁己。书前有谢维新自序。后有莆田守黄叔度的跋。跋称:维新应友刘德亨之托而编此书。总目之后又有跋云:昨刻古今备要四集,盛行于世,但门目未备,再刻外集。未署姓名,可能即刘德亨所题,叙外集成书过程。本书前集以天地万物等自然现象为主,分天文、地理、岁时、气候等四十门,下又分四百九十一子目;后集以典制职官为主,分君道、臣道三公、三少等四十八门,下又列四百一十六子目;续集以姓氏称谓为主,分姓氏、民族、名称、名字、称呼、忌讳六门,下又分五百七十子目;别集以廓邑建筑为主,分都邑、城守、桥道、关津、乡井、宫室六门,下又分四百一十子目;外集分十六门,下分四百三十子目;全书共三百六十六卷,一百一十六门,二千三百一十七子目。每类首为总论:每作源流,或作沿革,或作考索、或作备要、或作发挥、或作备考。次为事类,序抄经史百家。后为诗集,辑录诗文韵语。引书皆兼及宋代,并注明出处。所引最为详悉。唯郡县、山川、名胜等,因祝穆的《方舆胜览》记述详备,本书不再记载。《四库全书总目》称:“虽不及《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诸书皆根柢古籍,元元本本。而所采究皆宋以前书,多今日所未见。宋代遗事佚诗,如苏轼咏雪诗,以富贵势力分四首,为本集所不录者,亦往往见于此书。”所以,清厉鹗作《宋诗纪事》多采用了此书的内容。另外,宋代的官制也最为冗杂,而《宋史》也不过仅存其名称,甚至当时的诗文中所称,也不知为何官。唯此书“后集”所记,条列分明,可供考证。此书宋本今已不传。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锡山华氏会通馆活字板印本、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衢夏相摹宋刊本、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锡山秦烁补刻三衢夏相本、《四库全书》本、1971年台北新兴书局影印摹宋本,四册。

猜你喜欢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

  • 推篷寤语

    九卷。余录一卷。明李豫亨(生卒年不详)撰。李豫亨,字元荐,松江(今上海)人。著有《推篷寤语》、《三事溯真》等,多涉释道家言。书首自序中言:“舟之亡所见者,篷蔽之;人之懵所知者,寐障之。此书欲启昔之寐,

  • 典语

    一卷。吴陆景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陆景字士仁,吴郡吴仁。官至偏将军中夏督,后遇害。《隋书·经籍志》儒家《典语》十卷,《典语别》二卷,并吴中夏督陆景撰。已亡。《唐书·经籍志》无《典语别》,《唐书

  • 观政集

    一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甫,号嵩渚。祥符(河南开封)人。明代诗文作家。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山西佥事。此集是其正德十年(1515)在京观政时所作,故以为名。共赋二篇,各体

  • 公穀读本

    不分卷。清王源(详见《或庵评春秋三传》)撰。王源曾评点《春秋》三传,名为《文章练要》,分为六宗百家,而以《左传》为六宗之首,《公羊传》、《穀梁传》为百家之首。后人将《左传评》抽出单行刻印,康熙时涟水人

  • 南山集

    清戴名世(1653-1713)撰。戴名世字田有,号忧庵,世居南山,后人称南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朝学者。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因所撰《南山集》等著作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流露出怀念故国情调,被清

  • 宏正诗钞

    十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曹忭序称:二山杨君工于诗,所选弘治、正德间诗抄,正如淘沙见金,非具大金刚目力者不能等等。此外,无从得知杨二山何许人。书中收录有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薛蕙、徐祯卿、郑继之、王

  • 论语集注考证

    十卷。孟子集注考证七卷。元金履祥著。金履祥事详见《大学疏义》条。本书是论孟章句集注之疏,因为前已有赵顺孙《四书纂疏》(《提要》中已著录),避而改题《考证》。朱熹《四书集注》注重发挥义理,而疏于名物训诂

  • 史记琐琐

    二卷。明郝敬撰。,敬曾著《周易正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录其《山草堂集》。但卷数不详,亦未见全文。《史记琐琐》系其集中外篇之第十八种,对《史记》疑义略为考正、训释,但多有臆撰,缺乏根据,不足信。

  • 子华子

    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约前380一前320)撰。关于程本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据《吕氏春秋·贵生篇》记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厘,曰两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所争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