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考

古今考

一卷。《续古今考》三十七卷。《古今考》一卷,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魏了翁以古制多不可考,两汉诸儒惟据叔孙通所定某物犹今之某物,孔、贾诸疏则又谓去汉久远,虽汉制亦不可考,乃即《汉书》本纪所载,随文辨理,手录成篇,特定书名为《古今考》。卷首有自序一则,明言著书宗旨。但其书未能最后完成,仅有二十余条,皆为摘录《汉书·高祖本纪》中名物称谓、字义音释等,略为辨论。又有有录无文者四条。咸淳三年,方回从魏了翁之子手中得其书手稿,乃推衍其意,撰成《续古今考》三十七卷。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景定三年(1262)以别头试登第。曾提领池阳郡茶盐干官,迁知严州等。极力献媚贾似道,贾似道势败后又首先弹劾,为世所讥。元兵至,举城降元,授建德路总管,为郡人所耻。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寓居杭州,老而无聊,乃倡讲理学,卖文为生。曾编《瀛奎律髓》、著有《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文选颜鲍谢诗评》等。方回续魏了翁《古今考》以成编,并载魏了翁原书,而各附论于条下,分别以鹤山(魏了翁号)先生曰、紫阳方氏曰加以区别。原书有目无文四条,方回补其刘媪梦与神遇一条,并加注于下曰:鹤山原书有此题而文阙,今回以意补之,加“紫阳方氏曰”五字,后此皆回所撰,不再书此五字,或引古于前,则复书之。方回《续古今考》亦以《汉书》本文标目,但不限于《汉书》本意,而于历代制度详加推衍。如,“拔剑斩蛇条”下,则附以“剑考”;“范增举玉玦”条下,则附“玉佩考”等等。特借《汉书》一物之名,推求古制原委,而与史家本文并不相涉。魏了翁所考多在制度,方回所考,范围十分广泛,并参以理学之语,如《高祖本纪》“宽仁爱人”四字,则牵引程朱以来诸儒论仁之语,列目十二篇,一字之义广为一卷。两书皆有可取,足资治史者参考。《四库全书总目》谓“方回人品心术虽不足道,而见闻尚属赅洽,所考多有可取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又别载魏了翁《古今考》一卷,重复收录,其书当有别行之版本。今有《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诒经堂藏书》等版本。

猜你喜欢

  • 国朝师儒论略

    一卷。清代成孺撰。成孺字心巢,原名成蓉镜,字芙卿,江苏宝应(今江苏中部)人。著有《周易释爻例》、《尚书历谱》、《宋史·地理志校勘记》、《经史骈技》、《心巢文录》、《成氏遗书》等二十余部书。此书为作者的

  • 钟鼎逸事

    一卷。明李文秀撰。李文秀,昆明(今属云南)人,黔宁王沐英府中太监,生卒及事迹不详。《钟鼎逸事》一书主要记述黔宁王沐英逸事,前列祠堂碑记三篇,然后是言行拾遗录十一条,每条之后皆附有李文秀论,书末附唐愚士

  • 周氏遗芳集

    五卷。明周沈珂及其子周之翰编。沈珂见《周元公集》条,之翰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教宋代思想家周敦颐后人事迹著述。先是,周敦颐十七世孙周兴爵曾辑有《遗芳集》,收录周敦颐四世孙周兴裔以后的历代褒崇、诏谕及

  • 三家经文同异考

    二卷。清王锡聆撰。锡聆,福鼎(今属福建省)人。该书考证《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家《春秋》经文的异同,加以罗列。有道光十五年(1835)太姥山麓蚤间斋刊本。

  • 郑京兆集

    十二卷。《外集》二卷。明郑心材(约1590年前后在世)撰。郑心材,字敬仲,号恩泉,浙江海盐人。刑部尚书郑晓之孙。光禄寺少卿郑履淳之子。年五十以荫补官,官至江苏应天府(今江宁)治中。是集为其婿项皋谟所校

  • 大观堂文集

    三卷。余缙撰。余缙,清代诸暨(今浙江诸暨县)人。字仲绅,号浣公。顺治壬辰(1652)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有《大观堂文集》。是集即其官御史时所上诸疏,共四十三篇,另附外官告病诸疏,是其未上之稿。

  • 经籍异同

    三卷。明陈禹谟撰。陈禹谟字锡元,常熟(今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本书杂引《五经》经文以证《四书》异同,又引《四书》证其他书籍异同,以其他书籍互证异同,故而名为《经籍异同》。其中《

  • 经史辨疑

    一卷。清朱董祥(详见《读礼纪略》)撰。书前目录载辨经者三十二条,辨史者二十三条,总计应为五十五条,实际上五十一条,经史各缺二条。全书好为新说,未见根据,多属推测,所以舛谬颇多。

  • 左传节文

    十五卷。旧题宋欧阳修(详见《毛诗本义》)编。该书取《左传》之文略为删节,每篇之首,分标叙事、议论、词令诸目,又标神品、能品、真品、具品、妙品诸名,及章法、句法、字法诸字。前有庆历五年欧阳修自序,引有胡

  • 合数术

    十一卷。英白尔尼撰,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华衡芳(详见《代数术》)合译。《合数术》译本无原著写作年代。作者在“总引”中指出:“此书所论之理,谓之合数,乃算学中一种新术,并非将旧术所能推之事,更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