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微堂外集

古微堂外集

八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十五岁中秀才,二十岁举明经。次年随父入京,师从胡墨庄、刘蓬禄诸先生,有志于经世致用之学。道光二年(1822)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高邮知州。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和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鸦片战争时,在两江总督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后又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要求改革漕运、盐法,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默觚》)。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有一定影响。主张“及之而后知”,说“知”是从“行”中而来,坚持“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的原则,抨击理学家的“心性迂谈”。能诗文,风格遒劲。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并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云:源博通百氏,尤留心当世之务,著作之多,遍涉四部。近世学人文质兼至,殆未有及源者。考有清一朝学业,以顾炎武、阎若璩启其端,其时务矫明季空谈之弊而趋于实。斯留心经世之务,其代表此学风者,厥惟源与龚自珍二人。而源于地理掌故、治河、盐漕、洋务无所不治,较自珍尤为精实。如此集自六卷以下大抵皆论政之文其所别著若《海国图志》、《皇朝经世文编》,皆裒然巨帙。初源本有内集三卷、外集七卷。内集别名《默觚》,名为集而实拟诸子。外集七卷,编次颇为凌杂,所收文亦未全。此本八卷。为清末宣统元年(1909)长沙黄象离重编,较七卷本溢出文三十余篇。集中驳钱大昕讥汝愚为冒险侥幸之说,论史颇为有见。书宋名臣言行录后,纠纪昀撰《四库提要》谓朱子不载刘安世事之诬,驳杨慎谓朱子列王安石为不当之误,亦为平允。他如《书明史稿》、《书赵校水经注后》,及卷四《傅鼐、姚学塽、李兆洛、周济传》。卷八与《包慎伯大令书》,皆有关史乘或掌故之文,不同苟作。惟卷一《说文转注释例》以下诸篇,纠《说文》分部之失,亦殊疏失。又卷二《孟子年考表》等,亦有前后自相违异之处,如既谓伯鱼卒时孔子年七十,及为孔子年表,又谓伯鱼卒时夫子年五十,不相照覆。有上海国学扶轮社排印本。

猜你喜欢

  • 俗说

    一卷。南朝梁沈约(441-513)撰,清马国翰辑,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度支郎、中书郎、国子祭酒、尚书令等。卒谥隐侯。此书《隋书·经籍志》作三卷,《梁书》

  • 百将传

    一百卷。宋张预撰、翟安道注。张预字公立,东光(今属河北)人。翟安道字居仁,安阳(今属河南)人。二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其书采集历史上的名将一百人,远自周初的太公望,近至五代的刘鄩,一一为之作传,每人一

  • 西洋番国志

    不分卷。巩珍撰。巩珍,生卒年不详。号养素生。南京人。以从军而提升为幕僚。明宣德五年(1430),以幕僚身份随郑和出使西洋,往还三年。所历诸番有占城、爪哇、暹罗、旧港、哑鲁、满剌加、苏门答剌。那孤儿、黎

  • 朱子语类纂

    十三卷。清王钺(详见《粤游日记》)撰。此书为其《世德堂遗书》之第五种,取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摘其理气、鬼神、性理、论学四门,余皆不取。四门之外,又各存大略,间附己说,如朱熹谓“理气本无先

  • 仁斋直指小儿方论

    五卷。宋杨士瀛(详见《仁斋直指》)撰。此书又名《仁斋小儿方论》,专论小儿诸证。书中首先阐述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征,然后载列小儿惊风、中风、疳、积、伤寒、咳嗽、脾胃病、丹毒、疮疹、杂病等证治及方药。

  • 西医略论

    三卷。英国合信(1816-1873)撰。合信又名霍布森、本杰明,英国伦敦会传教医师,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女婿。1839年来华,在澳门伦敦布道会任医师,1843年调任该会香港医院院长。1857年任上海

  • 宋文鉴

    原名《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州治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和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为学主“明理躬行”

  • 养一斋词

    三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稍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曾赴任,不久即卒。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潘德舆的诗学观

  • 知不足斋丛书

    三十集,二百零七种,八百二十三卷。清鲍廷博(1728-1814)编辑。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安徽歙县(今安徽歙县)人,迁居武林(今杭州)桐乡之邬镇。诸生出身,性耽文史,家中藏书极富,筑室储书。乾隆中四

  • 经典释文补续略例

    一卷。汪远孙(1789-1835)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借闲漫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据《清史列传》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内阁中书。”家中有著名的藏书楼“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