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正集二编

古文正集二编

不分卷。旧本题葛鼒、葛鼐评辑。杨廷枢、顾缃二序及鼐自为序,言皆不及鼒,文中评语亦止载鼐字。盖鼒为鼐兄,附名其间,恐实则为鼐作,鼐,字端调,江苏吴县人。生卒年未详。崇祯三年(1630)举人。是书题曰二编,当已先有初编,此为续集。所录凡二十二家,有颜真卿、陆贽、李德裕、杜牧、韩琦、范仲淹、司马光、范纯仁、邹浩、二程子、李觏、张耒、黄庭坚、杨时、王十朋、朱子、陆九渊、陈亮、真德秀、文天祥、刘因、虞集。每人各有小传冠于集前。《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所录犹采自本集,其去取皆漫无持择,其芜杂亦相去无几。《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猜你喜欢

  • 中庸述义

    二卷。清黄锡庆撰。是书无序例,开卷冠以全旨一篇,大旨专宗《章句》,故以《述义》为名,间或弥补疏漏,还是述之意。如解《中庸》,称中是古圣相传之道统心法,至精至大。孔子恐人不易识,及舍近而求远,所以加一“

  • 元史续编

    十六卷。明胡粹中撰。粹中名由,以字行。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为楚王府右长史,博通经史。粹中病明初修《元史》详于世祖以前攻战之事,而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因撰此书。全书为编年体,起自世祖至元十三年

  • 九经学

    三卷。清王聘珍撰。聘珍字贞吾,号实斋,江西南城县人,拔贡生,阮元曾请他参订古籍。此书原题卷数八十九,此为残稿,仅有《周礼》二卷,《仪礼》一卷。似应列礼类,但前人既刻入丛书,又题曰“九经学”,所以就归入

  • 汉诗音注

    五卷。《汉诗评》五卷。清李因笃(1631-?)撰。李因笃字子德,又字天生,富平(今属陕西)人。明诸生。见天下大乱,走塞上访求奇士,与之报国,无应者。归而闭户读书,博闻强记。于经学方面造诣颇深。康熙间荐

  • 毛诗陆疏广要

    二卷。三国吴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文章冠世,曾任吴国牙门将。太康末入洛阳,与弟云以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著有《辨之论》、《吊魏武帝文》、《文赋》等

  • 艺话甲编

    五卷。明茅元仪(1595-1641)撰。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归安(浙江湖洲)人。茅坤之孙。官至觉华岛副总兵。著述宏富。有《平巢事绩考》等。此编皆评诗论文之语。原在嘉靖间,茅元仪之祖父茅坤与王世贞争名

  • 梅溪集

    五十四卷。宋王十朋(1112-1171)撰。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授绍兴府签判,除著作郎。孝宗即位,知严州,除侍御史。上疏论史浩八大罪,使浩

  • 求一术通解

    二卷。清黄宗宪(生卒年不详)撰。黄宗宪字玉屏,湖南新化人,师从丁取忠,学习数学于古荷花池(长沙城东北隅)的白芙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黄宗宪于1874年撰《求一术通解》二卷,书前例言称:“一求定母,旧术

  • 周易玩辞

    十六卷。项安世(?——1208)撰。项安世,字平父,学者称平安先生。其后括苍人,后家江陵,项安世治《易》,大体上本于程颐。所不同者,《伊川易传》只讲义理,而《周易玩辞》则兼及象数。项安世认为《易》之道

  • 春秋穀梁传音训

    不分卷。清杨国祯(详见《易经音训》)撰。杨国桢鉴于群经烦多,初学者已难以遍读,再加上各家注疏,更使学者望洋兴叹,于是对各经略加音训,作为初学者课读之本。此书是他所作《十一经音训》中的一种。分为上下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