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辞类纂

古文辞类纂

七十四卷。清姚鼐(1731-1815)选编。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后主讲各书院。人称惜抱先生,为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此书选录先秦屈原至清代方苞、刘大櫆的文章七百余篇。不收经书、子书及史传文章。所选以“唐宋八大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的作品为主。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代表桐城的散文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桐城学习、写作文章的途径。全书分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十三类,所选文章按类编排。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和源流。是一部广为流行的古文选本。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嘉庆年间康绍镛刊初稿本,附有姚鼐评语及圈点。道光时吴启昌重刻姚鼐晚年定本,删除圈点,光绪时李承渊刊刻又恢复圈点。民国十二年(1923)上海广益书局刊行徐斯异、阚家祺、郑家祚、胡惠生等人的《评点笺注古文辞类纂》,此书广泛搜集古人以及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张裕钊、吴汝纶等对所选文章的评语和圈点,列有总批、眉批,兼加简注,颇便习读。后来王先谦、黎庶昌二人均有《续古文辞类纂》。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三十四卷,仿姚书体例,续选乾隆至咸丰间自姚范至吴敏树三十九家,文章四百五十五篇。其分类全依《古文辞类纂》,但未补选诏令、奏议、辞赋等类文章。此书光绪八年(1882)编成,由王氏虚受堂刊行。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实为承袭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之宗旨,扩大选录范围,收文四百四十九篇,分上、中、下三编,十一类,成二十八卷。于光绪十五年(1889)刊行。此后,近人蒋瑞藻又编《新古文辞类纂》,仍仿姚书体例,辑录晚清至民国初年薛福成至蒋尊簋九十家文一千零一十五篇。书成于民国初年、1922年由中华书局石印稿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经剩

    一卷。清章谦存(详见《周诰考辨》)撰。谦存所撰《郑风考辨》、《春秋比辨》,都是专编,此外尚有《说礼》十则、《书鲒埼亭凯风说后》一篇、《答友生问》十则,统统归于《经剩》。如根据郑康成之说,认为明堂为郊天

  • 清源乡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王勋祥修,王效尊纂。王勋祥详见《徐沟县志》。《清源县志》自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和羹及邑人王灏儒创修后,至光绪八年(1882)已二百余年,无人正式续修。然乾隆二十九年(1764)

  • 四书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以《四书》来解释《尚书》,其间也多有贴切可取之处。比如《四书·大学》首章谈“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与《尚书》开首“克明峻德”一节的意义相吻合。再如以“父

  • 雪樵经解

    三十三卷。清冯世瀛撰。世瀛,字、生卒年不详,四川人,曾任四川金堂县训导。最初,世瀛写出了五经集解十五卷,既而将这十五卷增扩为二十卷。以后又陆陆续续写成了续集二十卷、附录三卷。最后经过整理,定为三十三卷

  • 春秋集义

    十二卷。清方宗诚(详见《读易笔记》)撰。作者认为孔子作《春秋》以明先王的大义,而使乱臣贼子有所惧,故凡是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交际之事,虽小必书,以说明动乱自微而著。《春秋集义》据“经世”“道名

  • 杜诗通

    十六卷。《本义》四卷。明张綖(约1528前后在世)撰。张綖,字世文。《千顷堂书目》作字世昌,疑传写误。高邮(今属江苏)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官至光州知州。著有《南湖诗集》、《诗余图谱》等。是编

  • 皇甫司勋集

    六十卷。明皇甫汸(198-1583)撰。皇甫字子循,号百泉,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人。皇甫涍之弟。七岁能诗,与兄冲、涍、弟濂号“皇甫四杰”。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历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政

  • 爱礼集

    十卷。明刘驷(约1368前后在世)撰。刘驷,字宗道,龙溪(今福建龙海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洪武朝初年,征秀才入试,刘驷为第一。授都御史衔,后坐事发往云南,卒。其门人私谥为“爱礼先生”,因以此名其集。是

  • 白石山房逸稿

    二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张孟兼,名丁,以字行,故有的集子署名“张丁”。浙江浦江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征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以太常丞出为山西按祭司佥事,迁山东按察司副使,以执法

  • 顾氏易解

    无卷数。旧题明顾曾唯撰。曾唯字一贯,号鲁斋,江苏吴江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朱彝尊《经义考》载其著《周易详蕴》十三卷,无此书之名。该书用注疏本,只有上下经。卷首载元人肖汉中《读易考原》、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