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参同契考异

周易参同契考异

一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撰。《周易参同契考异》,又名《周易参同契注》。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有五代彭晓撰《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彭晓在其自序中,叙述了《参同契》作者魏伯阳其人,以及成书后经过徐从事和淳于叔通注后而传世之情,朱熹对此说并无疑议。但他不同意彭晓分章注解的作法,所以他虽然依彭晓本作《周易参同契考异》,但不分章。并于其序中解题说:“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周易》理通而意合也。”称其书“假借君臣,以彰内外;叙其离坎,直指汞铅;列以乾坤,奠量鼎器……。”都是托易象而论之,所以叫做“参同契”。此书《道藏》本作三卷,是以篇为卷。《四库全书》本作一卷,内分上中下三篇,二本都不分章。下篇(或下卷)之后接《五相类》,即它本的《补塞遗脱》,最后为《赞序》。注者于卷末落款称“崆峒道士邹訢”,是为朱熹化名。朱熹注文之后为黄瑞节附录的朱熹论述及黄氏己说。朱熹自称雠正诸本;除此之外于每节之后随文诠释,为笺注体。其注《赞序》中“故为立法,以传后贤”句,称“立法”应为“立注”转写之误,认为《赞序》或称《魏公赞词》,“其文意,乃是注之后序。”所言颇有见地。朱熹对《参同契》原文也有不解之处,曾坦率承认“其间尚多疑晦,未能尽祛”以为憾。(见此书《赞序》后注)朱熹称赞《参同契》一书“文章极好,是后汉能文者为之。其用字皆根据古书,非今人所能解。”(见《参同契考异序》)可知朱熹不怀疑《参同契》是否为汉代作品。其书注文解说简畅明了,多有可取之处,后世学者颇为推崇,但道士对此书多不以为重。现存明《道藏》(题《周易参同契注》)本、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回澜纪要

    二卷。清徐端撰。徐端字肇之,详见《安澜纪要》条。徐端自河防丞,后晋守淮安,再迁徐州道,不二年则总督河道。二十年中,勤于政事。公余之暇,手辑此篇,以述治河之要。光绪十四年(1888)刻印,共二卷。其所纪

  • 宁阳县续志

    二十四卷。清高升荣修,黄恩彤纂。高荣升,山西平阳人,出身监生,光绪元年(1875)任宁阳知县。黄恩彤,历任广东巡抚。高升荣在其序中曰:“旧志初修于康熙,二修于乾隆,迨咸丰初邑侯清苑陈公复延请里居绅儒黄

  • 田叔乐集

    十二卷。明田汝成撰。生卒年不详。汝成生评详见《炎徼纪闻》四卷辞目。全稿本名《豫阳集》,亦名《杨园集》。此集是汝成晚年令其子艺蘅所编,凡诗文三百六十九首。五十以后所作均不在此。汝成归田后,盘桓湖山、搜剔

  • 石头记

    见《红楼梦》。

  • 瀛海仙班帖

    十卷。清孔继涑辑刻张得天书。中多御制诗文和应制书。清高宗御制怀旧诗赞张得天书云: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羲之后一人,舍照(张得天名照)谁能若。精神贯注深,非人所能学。可见对其见

  • 扬州梦传奇

    二卷。清岳端(1671-1704)撰。岳端后改名蕴端,字兼山,又字正子,号玉池生,别号红至室主人,其父岳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封晋安亲王,参与执政,掌宗人府事。十五岁受封为勤郡王,后革黜,为闲散宗

  • 双福寿传奇

    二卷。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共二十五出。其情节大略为:西汉周勃平定三十六国,封为安定王。天子寿诞时,王母娘娘自天而降,给天子送来蟠桃。时值周勃夫妇八十双寿,天子即把蟠桃赐给周勃。此剧乃祝寿词的连缀,假借

  • 于湖集

    四十卷。宋张孝祥(1132-1169)撰。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时,累迁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领建康留守。不久,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请祠。进

  • 诗经言志

    二十六卷。清汪灼(详见《毛诗周韵诵法》)撰。是书首有张节序。灼作是书,盖本孟子“以意逆志”之说。是书说诗,不明引序及毛、郑、朱诸家之说,不主一家,而意在订诸家之误。如谓《河广》一篇,当作于卫已渡河之时

  • 答疑孟

    一卷。清陈钟英撰。钟英字英多,江苏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是书就司马光“疑孟”诸条,各为说以驳之,与宋余允文《尊孟辨》援义多同,而词不相袭。该书有道光六年(1826)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