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孔义集说

周易孔义集说

二十卷。清沈起玄(1685-1763)撰。沈起玄字子大,江苏太仓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光禄寺卿。乾隆十三年(1748)以疾告归,杜门读书。历主钟山、济南、扬州、太仓诸书院。此书认为十翼是夫子亲手所作,又未经秦火,其书独完,因此学《易》者应当以孔传为主。因取明代高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别加纂集,于古今说《易》各书,无所偏主,只要含于孔传者则取纳,其编次则仍按王弼本,把《彖传》、《象传》放在经文下面。说易丧未丧失,与古本之复不复没有关系。王氏以传附经,亦可供观玩。只有《大象传》常常另自起义,《文言》则引伸触类,用以阐发《周易》的含义,均不能附于本卦,故别出之。前列三图,一是八卦方位图,一是乾坤生六子图,一是因重图,均根据《系辞》、《说卦》之文。至于河图、洛书、先天、后天、方圆之图,便称这是陈、邵之易,并非夫子所本有,一概删掉,颇能扫除纷纭错杂的陋习。其中亦多能推验旧学、引发新义。如乾《彖传》“大明终始”王注程传朱子,均没有确切解释。起玄独取侯行果“大明,日也”之说,而以晋《彖传》的“顺而丽乎大明”,《礼记》的“大明生于东”作证据,解经颇有根据。观卦六三九五上九之“观我生”,“观其生”,孔疏以动出为生。而后儒便以动作施为解,均不免牵强附会。起玄独取虞翻“生谓坤生民也”之解,尤其合于九五《象传》“观民”之旨。其解释《大象传》比类求义,对于字句相似但意思不同者,推敲阐明更为精密,在当时的说《易》诸家中,可以说是有得之作。收入《四库全书》,有学易堂刊本、乾隆十八年刊本。

猜你喜欢

  • 临淄县志

    十六卷。清邓性修,李焕章纂。邓性,江西南昌人,进士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临淄知县。李焕章字象先,号织斋,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明末诸生,一生致力于诗词古文。著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

  • 春秋公羊颜氏记

    一卷。汉颜安乐撰,清马国翰辑。颜安乐字公孙,鲁国薛(今山东滕县南)人,汉代著名公羊学家。他是眭孟的姊子,家贫勤学,官至齐郡太守丞,后为仇家所杀。《汉书·儒林传》说颜安乐与严彭祖一起师事眭孟,由是《公羊

  • 读易杂说

    一卷。清陈世熔撰。陈世熔字大冶,又字雪楼。安徽怀宁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甘肃知县。此书杂说三连、六断、仰盂、覆碗、中虚、中满、上缺、下断。如第一讲奇偶象形,说奇为一,象天为乾。偶为一一,象

  • 经书字音辨要

    九卷。清杨名飏(1773-1851)撰。名飏字崇峰,云南石屏州(今石屏县)人,举人,官至陕西巡抚,道光十六年革职。他著不详。本书是名飏守汉中时所辑撰,前有道光十年自序和道光七年重刊时崇纶所作序。书前有

  • 四书人物类典串珠

    四十卷。清臧志仁编辑。志仁字訒斋,江苏上元(今江苏江宁)人。是书前有自序,凡四书中人与物无不具备,分门别类,为目六百七十余条。所采尽秦汉以前书,名为“串珠”,因有层次脉缕,或上贯某人之辞,或上贯某书之

  • 易学本原启蒙意见

    五卷。明韩邦奇(1479-1555)撰。邦奇字汝节,朝邑(今陕西大荔)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事迹见于《明史》本传。是书第一卷曰《本图书》,第二卷曰《原卦画》,皆推演邵氏之学,详为图解。第三卷称《明蓍策

  • 紫微集

    三十六卷。宋张嵲(约1094-约1146)撰。张嵲,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城尉。绍兴九年(1139),除司勋员外郎。累迁敷文阁侍制、制衢州。终于提举江州太

  • 紫藤花馆诗草

    四卷。廖基植(生卒年未详)撰。廖基植字壁耘,湖南宁乡人。清末诸生。廖基植为廖树蘅之子。树蘅颇以诗名,基植濡染家学,故亦喜吟咏。惟才力颇弱,又不事苦吟,故篇什殊无精彩。据其弟基棫叙称,基植尤好昌谷、义山

  • 说文古籀补

    十六卷。清吴大澂(1835-1902)撰。大澂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广东、湖南巡抚。甲午之战,督师山海关,兵败革职。家藏古器物甚多,精于

  • 说文义例

    一卷。清王宗诚(1764-1837)撰。宗诚字中孚,号莲府,一作廉府,青阳(今属安徽)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此书系就《说文解字》撮举六书大义,论述重点为形声、转注二书。论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