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本义通释

周易本义通释

十二卷。元胡炳文(1250-?)撰。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至大间(1308-1311),其族子为建明经书院,以处四方来学者。延祐中(1314-1320),受推荐任信州道一书院山长、调兰溪州学正,不赴。《元史·儒学传》载于同郡胡一桂传中,四库馆臣谓为其父,偶误。胡炳文之父孝善先生斗元,从朱熹从孙朱洪范得《书》、《易》之传。《新安文献志》称炳文“笃志朱子之学,上溯伊洛,凡诸子百氏、阴阳医卜,星历术数,靡不推究”。所著书颇多,传世的有《周易本义通释》、《四书通》、《纯正蒙求》、《云峰集》等。胡炳文尝集诸家易解,名曰“精义”,其书太繁,于是又以朱熹的《本义》为主,加以删削,撰成此书。其书经传用朱熹所定古本,而列《本义》于前,又取诸家易解中合于《本义》者,附以己意,融而为一,殿于其后,统标“通曰”二字,不出诸家名氏,即所谓“通释”。此书延祐三年(1316年)郭郁守浮梁时,为刊其半。炳文后有《与吴澄书》,自云:“出之太早,今悔之无及也。进本今以呈似,中有谬戾,阁下削之绳之,幸甚。”其所悔者改正与否,则不可考矣。元本久佚。今存最早的版本为嘉靖元年(1522年)邓杞重刻本,后附《辑录云峰文集易义》一卷,前有潘旦《序》,称“书经兵燹,多至亡佚。其九世孙珙暨弟玠,法祖讲易,募遗书,得上下经而阙十翼,乃复汇搜诸集中以补之,几为全书”。故其本止《下经》解极详,为炳文之旧,《十翼》乃胡珙、胡玠所辑录,视胡广《周易大全》所引亦无所增多。《通志堂经解》本何焯谓是汲古旧本,卷首但有胡炳文延祐三年《自序》及《例》,后亦附《易义》一卷,而无潘旦《序》。周中孚、傅增湘谓亦出辑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亦收入。

猜你喜欢

  • 隐居通议

    三十一卷。宋末元初刘壎(1240-?)撰。刘壎字起潜,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自称,开庆元年(1259)20岁,知其生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书中又称,元武宗至大辛亥(1311)

  • 权文公集

    十卷。唐权德舆(761-818)撰。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奉安)人。少以文章知名。德宗建中元年从政,累官至宰相、刑部尚书,后出镇兴元,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德舆善诗文,精通经术。长于五古。著有《童

  • 七修类稿

    五十一卷。明郎瑛(1487-1566)撰。郎瑛字仁宝,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郎瑛博综文艺,是书乃积其闻见而成。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奇谑七门,总收一千二百五十七条,约四十九万字。

  • 龙图公案

    十卷。不题撰人,成书于明代。公案小说,讲述北宋清官包拯的断案故事。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人称包龙图,故此书题《龙图公案》,又俗称《包公案》。考书中故事,除卷五《割牛舌》一则见于《宋史》、可证为包拯断案

  • 焦尾阁遗稿

    一卷。清卢德仪撰。卢德仪(1820-1865),浙江黄岩人,举人卢埚元孙女,卢肃炡之女,王维龄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六年(1875)刊本。由其子太常寺卿王彦威搜辑而成,书前有张文虎所撰写的传记,孙

  • 冕服考

    四卷。清焦廷琥(生卒年不详)撰。廷琥为江苏江都县(今江苏江都)人。父焦循,举人,著述甚富,有《易通释》、《孟子正义》诸书三十余种。廷琥,字虎玉。诸生,能读书,传父业,著有《益古演段开方补》一卷及《蜜梅

  • 静安八咏诗集

    一卷。元释寿宁编。寿宁字元为,号一庵。生卒年不详。上海人。居于邑西静安寺。寺有七处名胜古迹:赤马碑、陈桧、虾子潭、讲经台、沪垒、涌泉和芦子渡。寿宁又种植桧竹桐柏,自号曰绿云洞,续为第八景,因作静安八咏

  • 格致启蒙

    四卷 英国罗斯古等撰,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略论》)、海盐郑昌同译。这是一本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合编书,其中包括:《化学启蒙》一卷,英国罗斯古撰,全卷共二十二节;《格物启蒙》一卷,英国都口撰,共九十

  • 六书假借转注说

    一卷。清胡琨(生卒年不详)撰。胡琨字履不详,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此卷专就假借转注二书立说。胡氏曰:“近世通人钱大昕、戴震、段玉裁先后稽考,证以训诂,始得叔重之本义,而段氏学尤邃。其说以为异义同字为

  • 金石经眼录

    一卷。清褚峻摹图,牛运震(1706-1758)补说。褚峻(约1658-1728),字千峰,合阳(今属陕西省)人。峻工于刻字,以贩卖碑刻为业。经常自带干粮,走入深山穷谷、败墟废址中,搜求金石文字。凡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