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通解

周易通解

三卷。释义一卷。清卞斌(1778-1850)撰。卞斌,字叔均,号雅堂。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曾官至光禄寺少卿。乞归后主讲紫阳书院。一生著作颇丰。除此书外,有《尚书集解》三十卷、《论语经说》二卷、《小笺》二十卷、《乐经补说》二卷、《说文笺正》十六卷、合叙例二十卷、《七经古文考》一卷、《声律》二卷、《集古文字略》五卷等。此书前有自序及梁章钜序。其自序说:“汉儒孟氏卦气六日七分为《易》中之一事,最为近古,其义今不传。若京房飞伏,郑氏爻表,不足以明《易》理。荀爽二五升降之说徒长奸雄,殆无所取。虞翻三爻消息颇精《易旨》,惜其他说尚多沾滞”。则知他于汉儒《易》说有舍有取。又梁序云:“其所述《周易通解》,大要以经训经,错而综之,引而伸之,旁而通之,务达乎义而止。”因此,《续修四库提要》称“其易解颇简洁,无支辞蔓语,无空泛之谈。”是一部具有相当深度的易学著作。但书中有时直抒己见,不拘前人之说,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释义》共短论十六篇,多为自造新义。如于《易》之三义之外以变通、会通、旁通为三通;于先后天八卦位图之上又加月相、节气、寒暑、五行等。此书成于道光十八年(1838),有道光刊本、咸丰吴兴刘冰干《嘉业堂丛书》本。

六卷。清杨以迥撰。杨以迥,金匮人。余皆不详。全书分上经之上、上经之下,下经之上、下经之下,共四卷。图说亦上下二卷。作者认为《周易》中每卦每爻,都有本象,自具义理。解易者不应遗漏。还以为自古以来解易者不下数百家,但为世所重者只数家而已。故本书于这数家易说中择要节取,后附自己的理解。图说部分自以为与文王周公之意旨相合。但观其注释,则多承袭古者陈言,实无精彩之义。有自刻本。

猜你喜欢

  • 鹤林玉露

    十六卷。南宋罗大经(约1195-约1252)撰。罗大经字景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所记,只知道大约生于宋宁宗初年,死于宋理宗淳祐末年以后。少年时曾就读于太学,嘉定十五年(1222

  • 静观堂集

    十四卷。明顾潜(1471-1534)撰。顾潜,字孔昭,号桴斋,晚号西岩,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直隶提学御史,改马湖知府未任,罢归。著有《静观堂集》。是集凡十四卷。收诗

  • 尚书异字同声考

    一卷。清丁显纂。丁显字韵渔,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晚清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首有自序,又有后序。本书以段懋堂(玉裁)的《古文尚书撰异》为主,参以顾亭林(炎武)、江慎修(永)、戴东原(震)以及张

  • 石屋山居诗

    一卷。题曰石屋禅师撰,不著其名。《明史·艺文志》、《浙江通志》亦不载其目。诗中有“吾家住在霅溪西”之语,盖明代浙江湖州之僧。是集前为《山居》各体诗,后附《倡颂》九十首。首署参学门人至柔编,河南新安吴明

  • 律吕正声

    六十卷。明王邦直(生卒年不详)撰。王邦直字子鱼,即墨(今属山东)人。曾任盐山县县丞。该书以卦气定律吕,推步以《太元经》为准,分寸以《吕氏春秋》为准。所以其主旨依据李文利的黄钟三寸九分之说。是书援引浩繁

  • 四书正误

    六卷。清颜元(1635-1704)撰。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清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四存编》、《四书正误》、《习斋记余》等。颜元为学主实用,恶宋儒空谈心性,云朱熹注解经书之功,不敌

  • 张文忠集

    十九卷明张孚敬(1475-1539)撰。孚敬,字秉用、后更字茂恭,初名璁,浙江永嘉人。著有《奏对稿》、《谕对录》(向《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另有《论对录》。其生平可参《论对录》。孚敬以议礼得君,故其著

  •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见《真灵位业图》。

  • 上真众仙记

    见《枕中书》。

  • 儿笘录

    四卷。清俞樾撰。参见《群经平议》。此编是俞樾校读《说文》的笔录。俞氏自序云:“然许君生东汉时,去圣久远,于古人造字本意,未必尽得而传。至于今则错乱遗夺,亦所不免。善乎顾亭林先生之言曰:‘取其大而弃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