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代今字尚书残卷

唐代今字尚书残卷

敦煌本今字《尚书》残卷三,甲卷为《尧典》,乙卷为《禹贡》,两篇都残缺不全。丙卷为《周书》,今存残卷从《多方》起,至《立政》后题而止。甲、乙两卷都是唐高宗以前的写本,丙卷“基”字缺笔,可以肯定是唐玄宗时的写本,卷内几乎没有古字,全为唐代楷书抄写。但这些唐代今字《尚书》都是在天宝三年(744年)卫包尚未改定古文《尚书》为今文《尚书》以前的古卷。这说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前,就已经有唐代楷书抄写的《尚书》存在了。清代学者阮元在《尚书注疏校勘记序》中已经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说:“《新唐书·艺文志》云:天宝三载,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从今文,说者谓今文从此始,古文从此绝。殊不知卫包以前未尝无今文,卫包以后又别有古文也。《隋书·经籍志》有古文《尚书》十五卷,今字《尚书》十四卷,又顾彪《今文尚书音》一卷,是隋以前已有今文矣。盖变古文为今文,实自范宁始,宁自为集注,成一家言,后之传写孔《传》者,从而效之,此所以有今文也。”阮氏所言极是。当西汉时期从孔壁中得到古籀文《尚书》时,孔安国尚以今文读之,因汉人多不识古籀故也。从六朝至隋,中国字体亦由隶书向楷书演化,人们也渐不识隶书之体,故唐玄宗天宝三年方诏令卫包改隶古为楷书,这也是经典传授的必然规律。这三卷《尚书》中之文字,既不同于唐以前之古字,也不尽与唐代楷书相同,大概为天宝以前民间私改古文《尚书》为今文时的抄本。它的出现,对于人们研究《尚书》在传授过程中字体的变化,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唐代今字《尚书》残卷为敦煌卷子本,今存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猜你喜欢

  • 镜光缘

    清徐爔撰。徐爔,生卒年不详,字鼎和,号榆村,又号种缘子,江苏吴江人。清乾隆年间戏曲作家。祖父徐釚,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以诗词著名于世。其父是著名的医学家兼戏曲理论家,虽长于医,然亦有文誉。所著《乐府传声

  • 太薮外史

    一卷。明蔡羽(生卒生不详)撰。蔡羽,字九逵,自号林屋山人,又称左虚子,吴县(今属江西省)人。由国子生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好古文辞,自负甚高。著有《太薮外史》、《林屋集》、《南馆集》等。此书前有蔡羽嘉靖十

  • 味义根斋全书

    五种,十八卷。清谭沄(详见《禹贡章句》)撰。五种为《禹贡章句》四卷附《图说》一卷、《春秋日月考》四卷、《孟子辨证》二卷、《国语释地》三卷、《古今冬至表》四卷。《禹贡章句》综辑群书、参考众说,而成此书,

  • 唐宋旧经楼诗稿

    七卷。清孔璐华撰,孔璐华(约1765——1815前后在世),字经楼,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三代孙女,衍圣公孔庆熔之女,大学士仪征阮元(1764——1849)之继妻。清代诗人。阮亨在《瀛舟笔谈》中评说:“

  • 王著作集

    八卷。宋王苹(1082-1153)撰。王苹,字信伯,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绍兴初,平江守孙佑以德行荐于朝,召对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累官左朝奉郎,著作佐郎。王苹学出程门,资禀清粹,不附秦桧,立身

  • 汉学商兑

    三卷。清方东树撰。东树字植之,安徽桐城人,诸生。此节首有序例及重序,又有姚莹、朱雅、陆继辂、沈钦韩、李兆洛、毛岳生、陶澍诸家题辞。书的主旨是排斥考证而崇尚义理,义理又独宗朱熹,朱熹以外也多所斥,对王阳

  • 艺林汇考

    二十四卷。清沈自南(生卒年不详)撰。自南字留侯,吴江(今属江苏)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拜山东蓬菜县知县。著有《历代纪事考异》、《乐府笺题》。《艺林汇考》系其采集诸种图书中考证事物名称的资料,

  • 韵府拾遗

    一百一十二卷。清张廷玉(详见《骈字类编》)等奉敕编撰。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因《佩文韵府》收字词有遗,复命翰林院检讨张廷玉等“搜奇抉秘”,补其缺漏。康熙五十九年,续辑而成《韵府拾遗》。编排体例仍

  • 秘书监志

    十一卷。一名《秘书志》。元代政书。元王士点、商企翁同编。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翰林承旨五构次子,官至秘书监著作郎,另撰有《禁扁》。企翁字继伯,曹州(今山东荷泽)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商廷之孙

  • 数学拾遗

    一卷。清丁取忠(1810-1877)撰。丁取忠,字果臣,号云梧,湖南长沙人,自幼喜算学,刻苦钻研四十年,博通古今数书。培养后学黄宗宪、左潜、曾纪鸿于长沙古荷花池白芙堂,后与吴嘉善相识,共同研治数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