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石经校文

唐石经校文

十卷(元尚居校刊本)。清严可均(1762-1843)撰。可均字景文,号铁桥,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研究文字音韵之学,著有《说文声类》《说文校议》及《铁桥漫稿》,并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唐石经立于唐开成二年,保存至今,是最完整的石经。它既不是汉魏六朝的旧本,也不是陆德明、孔颖达所据之本。研究经而不研究唐石经是不行的。至于唐石经的局限,则在于当时奉诏行事,未尽合古。《尚书》则信伪孔本,《礼记》则用玄宗改动过的《月令》。虽不足以明古,但匡今谬还是可以的。严氏此书,意在正今版本之误,析唐石经之非,祛顾炎武氏等之惑。凡石经的磨改处,旁增处、与今本互异处皆录出,并据注疏释文,旁稽史传及汉人所征引者,为之佐证,并把石台《孝经》附于后。又严氏认为近人治经好依《说文》改字,但经是用楷书书写的,完全用篆书来衡量是不行的,于是便斟酌於篆、隶之间,称为隶省、隶变、隶俗、隶借等等,至并非隶书所有者,乃不成字,称为不体。这尤其是值得取法的校例。不过书中所举石经也有漏夺,例如《尚书·吕刑》“官百族姓”,“百”磨改作“伯”。《诗·匏有苦叶》“济盈不濡軐”,监本“軐”作“轨”。《诗·衡门》“可以饥”,监本“”作“乐”,“广”似是以后加刻的。《礼记·王制》“千里之内以为御”,“千”磨改作“十”。《礼记·丧服小记》“适归不为姑后者”,“姑”磨改作“舅”。《左传·哀公十一年》“然则正乎”“正”磨改作“止”。《尔雅》“伻,使也。”“伻”磨改作“抨”。当然这只是少数遗漏,无伤全书的大体。

猜你喜欢

  • 初月楼四种

    二十三卷。《附刻》二卷。清吴德旋(1767-1840)撰。康兆晋、张寿荣编。吴德旋字仲伦。江苏宜兴人。幼好学,与丁晨晖就学龙城书院。善为文,“见袁枚所论先世事,即作文驳之”(姚椿《吴仲伦先生墓志铭》)

  • 增补七巧图完璧

    不分卷。清佚名撰。按其叙跋凡例,或署梅隐山人,或署片云居士冯氏。此书凡汇七巧图通别两种版式。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四月、次年刊版得月斋,与桑下客之《七巧图合璧》相辅以行。此图原七百有余,除去前刻己

  • 仪礼评点

    不分卷。清贺涛(生卒年不详)评点。涛字松坡,河北武强(属今河北省武强县)人。光绪进士,官刑部主事。少年时游于桐城吴挚甫之门,完全接受桐城义法,善于写文章。究心道学,一以曾国藩为宗。对于译行法政经济各书

  • 春秋日食星度表

    一卷。清张冕(详见《春秋至朔通考》)撰。该书对《春秋》中所见日食、星变加以考订,列表说明。有清嘉庆年间刻本(与《春秋至朔通考》、《春秋初年岁星行表》、《春秋日表》合刊)。

  • 释名疏证补

    八卷。清王先谦撰。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年号葵园老人,学者称葵园先生,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江苏学政。任满引疾归,后历主南菁、思贤、岳麓、城

  • 西学书目表

    三卷,附一卷,附读西学书法。梁启超撰。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悟,勤奋好学,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后从学康有为,共同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成为

  • 孔丛子

    三卷。别名《连丛》。旧题秦末儒生孔鲋撰,其生卒年不详。孔鲋字子鱼。《汉书·艺文志》作孔甲,或曰甲为鲋字。孔子八世孙。魏相子顺之子。秦并六国,召鲋为鲁国文通君少傅。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议令焚书,孔鲋怕

  • 元包数总义

    见《元包》。

  • 艮斋诗集

    十四卷。元侯克中撰。克中,字正卿。真定(今属河北)人。生卒年不详。精意读《易》,著有《大易通义》,今佚。此集元刊本有毛晋私印,盖汲古阁所藏。卷一卷二皆咏经史之作,卷八为谐音格,每首皆以音通字异者粗叶。

  • 华严五十要问答

    二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五十要问答》主旨显一乘文义分齐,故作五十要问答。通过广征博引,分辨他说,阐明作者所见主张和观点。所提问题并不依经文的先后,大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