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贯解
一卷。清孙锡畴撰。孙锡畴,山西阳城(今河南原阳)人,生卒字号不详。著述有《四书广义》、《四书正俗》、《四书贯解》、《学官谱》、《阳武县志》。除是书外,其余均已散佚不全。是书题名贯解,其意当是贯通全部或全章,不主一句一字。所解间多妙义,如《论语·侍坐》四子言志,能传出当日一圣四贤心事,认为孔子“言虽与点,意在三子”。其他解多类此。卷首有同治三年(1864)其侄笃之序。该书有传抄本。
一卷。清孙锡畴撰。孙锡畴,山西阳城(今河南原阳)人,生卒字号不详。著述有《四书广义》、《四书正俗》、《四书贯解》、《学官谱》、《阳武县志》。除是书外,其余均已散佚不全。是书题名贯解,其意当是贯通全部或全章,不主一句一字。所解间多妙义,如《论语·侍坐》四子言志,能传出当日一圣四贤心事,认为孔子“言虽与点,意在三子”。其他解多类此。卷首有同治三年(1864)其侄笃之序。该书有传抄本。
一卷。清张瓒昭撰。张瓒昭字斗峰,湖南平江人。此书所刊行的,只是卷三,也就是《禹贡》一卷。开始时,此卷说秦汉以后,儒者的训诂皆局限于自己的见闻,不能推明圣人之意,表章此篇的实义,因而推明经文,力图补旧说
二十二卷。清苏秉国撰。秉国字均甫,号蒿平,南清河(今河北清河一带)人。此书卷首有揭要15条,分别论元、贞悔、大小、往来内外上下、九六、易辞取象、彖传、大象、小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讲明著书大意
十卷。明沈懋学(1539-1582)撰。沈懋学字君典,号少林,一号白云山樵。宣城(今属江西)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谥文节。著有《郊居遗稿》。是书原题:宣城沈懋学君典著,温陵何乔
三卷。清孙冯翼(生卒年不详)撰。孙冯翼,字凤埔,奉天承德县(今辽宁沈阳市)人。贵州巡抚孙日秉之子,以二品恩荫,援例为候选道。是书末题“嘉庆壬戌年九月十九日,承德孙冯翼凤卿氏校于白门中丞第之郑学斋”,知
十六卷。明何伟然(生卒年不详)撰。吴正炳、吴宗邵增删。何伟然著有《广快书》。本书采摭故实,撰为骈偶之词,分类编排,而总注于每门之后。书较俗陋,无长处可取。
十卷。明张良知撰。张良知,字幼养,山西安邑(运城)人。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南京户部员外郎,监督收放粮斛。时撰是书。其卷一为典制、卷二为部使、卷三为公署、卷四为经赋、卷五为仓库、卷六为官俸
六卷。清邱嘉穗(生卒年不详)撰。邱嘉穗,字实亭,上杭(今福建省上杭县)人。康熙举人,官归善知县。著有《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陶诗笺》、《东山草堂文集》等。《东山草堂迩言》是邱嘉穗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
十三卷。清童颜舒撰。童颜舒字霁山,陕西洋县人,道光举人,官学博。本书有童颜舒自作“凡例”,首为《禹贡总考》,其他依次为《山川总考》、《九州分考》、《赋贡总考》、《山川附论》、《理财附论》,最后是《问答
《伤寒论集注》六卷,《本义》一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张氏自称于仲景书致力最久,历经十二寒暑,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撰成此书。后又历经数年,虑有未尽之意,复聚同学及门人参正讲求,
一卷。明袁仁(详见《尚书砭蔡编》)撰。袁仁认为,胡安国由于激愤王安石之废《春秋》于学官,于是承皇帝之命而作传,其目的在匡时,故多借题发挥。虽然胡氏用意是好的,但却不合于经义。袁氏此书即专门驳正胡氏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