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友斋丛说

四友斋丛说

三十八卷。明何良俊(?-1573)撰。何良俊字元朗,号柘溟,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与其弟何良傅皆负俊才,时人以“二陆”比之。何良俊少笃学,二十年不下楼,所藏书四万卷,一一涉猎。在海上筑有清森阁,藏有名画百签,古法帖彝鼎数十种,后以岁贡生入国学,因有俊才,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与赵贞吉、王维桢等相处甚欢。不久称疾归。著有《何氏语林》、《何翰林集》、《四友斋丛说》等。此书分经、史、杂记、子、释道、文、诗、书、画、求志、崇训、尊生、娱老、正俗、考文、词曲十六类,又附有续史一类,共计十七类。杂引旧闻,并加以论断,有考证和评论,对明代史实、地方掌故与士大夫的轶闻多有记录。一般说来,其考证较平常,而议论多可取。如谓《史记·游侠传》序论为司马迁愤激之言,并非庄语;其文章之抑扬出入,富于变幻,不是《汉书·游侠传序》所能相比(“史”一),确属公允之评。又谓明成祖修《五经四书大全》之后,不用汉儒之说,专重程朱传注,学者但据以略加敷演,凑成八股,便取科第(“经”三),也颇为切中时弊之论。其记南京各衙门摆酒宴客的陋习(“史”八)、正德十年以后松江征收钱粮的情况(“史”九)、记隆庆时纂修实录的草率(“史”四)、松江人民以歌谣联语对府县官的讽刺(“杂记”)等等,均能表现明代的政治面貌。其记考功郎中寄耳目于皂隶,纵之为恶,尤为痛切:“南京考察,考功郎中或有寄耳目于皂隶者,故其人狞恶之甚。纵考功不以之为耳目,然此辈皆积年狡猾之人,好生唇吻,群类又多,转相传播,其言易售。故各衙长官但能打皂隶,则为有风力者矣。然数十年来无一人也。”(“史”八)由此可见明末政治的腐败。此外,如记文征明拒绝为权贵作画,唐伯虎佯狂以摆脱朱宸濠的羁绊,马中锡有所感而撰《中山狼传》等轶闻,也有助于研究文史。只是书中的经、史、子诸门,多摘抄经传子书的原文,不加评述,显得毫无意义。另外何良俊对海瑞令东南豪绅退田一事,表示反对,认为非善政(“史”九),则反映出当时一般封建士大夫维护大地主利益的立场。此书初本三十卷,刻于隆庆三年;续撰八卷,合为三十八卷,重刻于万历七年。以前常见的是《纪录汇编》的六卷摘钞本,现有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元明史料笔记丛刊》足本。另有《四友斋丛说摘抄》七卷,有《纪录汇编》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商务印书馆据此影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另有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点校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荀氏九家

    三卷。清张惠言撰。张氏谓:“九家或云即淮南九师,或云荀爽集古易家凡是,皆非是。”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著录有《荀爽九家集注》十卷,因荀爽为主,故称荀九家,张氏以为荀氏九家即六朝人说荀易者,凡九家。学者

  • 杨家将演义

    见《杨家府演义》。

  • 圣谕广训

    一卷。清爱新觉罗·玄烨(详见《日讲易经解义》)撰。其中《圣谕》十六条为圣祖玄烨所颁,《广训》一万余言则为世宗胤祯所推绎。该书语体类似家训,不过是以天下万民为教训对象,以期达到“垂范奕世”,统一思想之目

  • 二程学案

    二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见《宋元学案》)。此书一卷专门辑录二程(程颐、程颢)的语录,另一卷辑录前人对二程学说的评论,后由作者之子黄百家在每条目之下加上评论之语续写而成。作者虽然

  • 三礼陈数求义

    三十卷。清林乔荫撰。林乔荫生卒年未详,侯官人,精通礼经。林乔荫因三礼自郑玄之后,注者多家,其间礼器物品的数量、大小、规模(即“数”),往往有未弄清楚处。因之取三礼本文,反复分析,以彼此前后互相参证,三

  • 唐本草

    见《新修本草》。

  • 桂洲集

    十八卷。明夏言(1482-1548)撰。夏言,字公谨,号桂州。贵溪(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著有《桂洲集》。本集所收凡赋、诗、词八卷,文十卷,共十八卷。卷首有年谱。夏言其未相时曾以词曲擅

  • 第九才子书斩鬼传

    见《斩鬼传》。

  • 道命录

    十卷。宋李心传(详见《丙子学易编》)撰。本书记载宋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进退始末,备录其褒赠、贬谪、荐举、弹劾之文。本书《宋史·李心传传》作五卷,《四库提要》考十卷本乃元人程荣秀所增订,并疑书中所记朱

  • 墨子平议

    三卷。清俞樾(1821-1906)撰。樾字阴甫,又称曲园先生,浙江德清人。曾中道光进士,任翰林编修等职。著作有《诸子平议》、《诸子平议补录》等。《墨子平议》为《诸子平议》中的第四种,共三卷。在这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