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圣悬枢

四圣悬枢

四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此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分为温病解、疫病解、痘病解、疹病解和伊公问等五部分。黄氏认为寒疫、温疫、痘病、疹病皆由岁气所致。小儿之痘病并非为胎毒,小儿之痘即大人寒疫。如能因其将急表发散,则痘可以不出。其观点独树一帜,为宋以来所未有。黄氏认为痘病之发,一时遍及远近,轻则皆轻,重则皆重,谓之岁气,亦有一定道理。然并非无懈可击,如小儿之痘实为胎毒伏其内,岁气感其外,相触而发。黄氏谓与胎毒无关,则无法解释小儿同感岁气,未出痘者发病,已出痘者不病的现象。黄氏提出温病与伤寒有别,将二者混淆,始自王叔和。治病应以抑阴扶阳为要。伊公论为作者答伊赞咸氏问,为前四卷之补充。书中博引经典之论,发前人未发之言,阐发寒温之理,多有独特见解。黄氏论病皆分为六经辨治,后附方药,为后世研究伤寒、温病及儿科疾病提供了重要资料。有乾隆十八年(1753)燮和精舍刊本、同治五年(1866)爱竹山房刊本、1915年锦章书局石印《黄氏医书八种》单行本。

猜你喜欢

  • 天马山房遗稿

    八卷。明朱浙(1486-1552)撰。朱浙,字必东,号损岩,莆田(今属福建省)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湖广道监察御史。著有《天马山房遗稿》。是稿为朱浙之甥张秉铎编辑,隆庆年间刊刻行世,共八卷

  • 东坡词

    一卷。宋苏轼(1037-1101)撰。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宋史·艺文志》载《苏轼词》一卷;《书录解题》则称《东坡词》二卷。此本乃毛晋所

  • 古文尚书

    三卷。清马国翰辑。龚自珍认为,孔壁中书固皆古文,然安国以今文读之,又与西汉之今文博士有什么区别呢?虽然说孔安国是古文家的开山之祖,如此看来也难以名实相符。而王先谦则认为,孔子当时用古字来书写“六经”,

  • 熊襄愍尺牍

    四卷。明熊廷弼(1569-1625)熊廷弼,字飞百。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任辽东经略。当时后金(清)崛起,他招集流亡,整肃军令,训练部队,加强防务,在职年余,后

  • 铁云藏封泥

    一卷。清刘鹗编撰。刘鄂,详见《铁云藏龟》条。封泥开始在四川发现后,道光壬午(1822)年间,沽人赉至北京,大半坏裂。刘喜海、龚自珍各得到数枚。刘鹗所藏封泥,大概是来自山东。《铁云藏封泥》,一卷,共收封

  • 双鉴楼善本书目

    四卷。清傅增湘撰。傅增湘(1872-1949),字润沅,又字沅叔,自号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曾用笔名江弇、长春室主人、书潜、清泉逸叟。四川江安人,著名的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家及藏书家。自

  • 周礼经注节钞

    七卷。清许珩撰。许珩另有《周礼注疏献疑》,已著录。书首有严荣序,介绍此书大概,言“五官中自《丧祝》略为删节,《考工记》一篇则全录之。注以两郑为主,参用贾疏及后儒之说,而间附以己见,为《周礼经注节钞》六

  • 时物典汇

    二卷。旧本题明李日华(见《姓氏谱纂》)撰。其书仅一百三十九页。卷首题鲁重民补订,钱蔚起校正。其书杂采类书故实,编辑而成。舛误百出,似他人托名而为。有《四六全书》本。

  • 寻花日记

    二卷。清归庄撰。归庄(1613-1673),一名祚明,字尔礼,号桓轩,昆山(今属江苏)人。归有光曾孙,善书画,能诗能文,著有《万古愁》,文集已佚,后人辑作《归玄恭遗著》、《归玄恭文续钞》,又有《归庄手

  • 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