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香楼集
四卷。清范缵(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范缵,字武公,号笏溪。娄县(今江苏昆山)人。其长堪舆学,亦工于诗。又善画山水。博学强记,晚年号鸡巢老人。是集收诗不多,但亦有一定品味。纵观是集,其诗源出晚唐,又颇受南宋诗风影响,虽格调不高,但也多有思致。如“蜂憎绿蚁晴偷蜜,燕觅青虫昼哺雏。”“一谭水聚三更月,四野山围小阁灯。”“三秋树老蝉声尽,八月江寒雁影迟。”小情小景,读来也有一些回味。有清刻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四卷。清范缵(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范缵,字武公,号笏溪。娄县(今江苏昆山)人。其长堪舆学,亦工于诗。又善画山水。博学强记,晚年号鸡巢老人。是集收诗不多,但亦有一定品味。纵观是集,其诗源出晚唐,又颇受南宋诗风影响,虽格调不高,但也多有思致。如“蜂憎绿蚁晴偷蜜,燕觅青虫昼哺雏。”“一谭水聚三更月,四野山围小阁灯。”“三秋树老蝉声尽,八月江寒雁影迟。”小情小景,读来也有一些回味。有清刻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二卷。辑佚书,清胡薇元辑。胡薇元著有《霜录亭易说》(其生平事迹参见该条)。此本所辑有韩婴、蔡景君、施仇、孟喜、梁丘贺、古五子、淮南九师、京房、费直、马融、刘表、宋衷、荀爽等十三家《易》义,分为上下二卷
一卷。明方凤(详见《方改亭奏草》条)撰。此书共一卷,分水异、火异、眚异、木异、金石异、人异、虫异七条,专记历代灾异之事。然历代实事,见于正史、杂史者不可胜记,而方凤只于每条举二、三事,真所谓挂一漏万也
四卷,《附录》二卷。元末明初华悰韡(生卒年不详)撰。华悰韡字公恺,自号贞固处士,无锡(今属江苏)人。入明以后,不仕而终。为贻训子孙,取经史百家有关家教、礼学论述及自己心得,撰成此书,取千虑一得之义,定
一卷。旧称孔安国注。孔安国详见《古文孝经孔氏传》条。此写本首尾均佚,见存之文,自《三才》章第七“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句起,至《圣治》章第九“以养父母日严”句止,“民”字均缺笔作“”,“治”字不讳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刘虎文、周天爵修,李复庆等纂。刘虎文,武清(今天津市武清县)人,举人,前石埭知县,后知阜阳县事。周天爵,山东东阿人,进士,官至漕运总督。李复庆,四川蓬溪人,拔贡,前旌德知县,道光五
二卷。明吴子孝(1485-1563)撰。吴子孝字纯叔,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吏部尚书吴一鹏子。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江南通志》称其“议论英发,为文章宏肆浩博。”吴子孝词尚能自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易绍德、王永贞修,封祝唐、黄玉年纂。易绍德,字筱川,湖北汉阳人,监生,光绪十九年(1893)任容县知县,二十二年(1896)卒于任所。王永贞,字固亭,陕西城固县人,举人,光绪二十三年
三卷。清李文渊撰。文渊字静叔,山东益都人,还著有《得心录》等。自宋真德秀选《左传》之文入所撰之《文章正宗》,遂开探讨《左传》作文之法一派;清人魏禧《左传经世》、方苞《左传义法举要》两书推阐《左传》文法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寇用平修,卢有徽纂。寇用平,字扩圆,滇南人,太学生,同治三年(1864)任壁山县知县。卢有徽,邑人,举人,曾以孝廉出宰怀安,通于治理。《壁山县志》同治四年(1865)刻本。为十卷首
一卷。清怀塔布(?-1900)撰。怀塔布姓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由荫生补员外郎。历仕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工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官。此书所述为其父瑞麟(?-1874)事迹。瑞麟字澄泉,道光间生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