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五卷。旧题南宋刘渊所撰。刘渊,平水(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平不详。此书写成或刊刻于宋淳祐壬子年(1252年),因而书名冠以“壬子”。此书今已不存,宋熊忠《古今韵会举要》沿用是书韵目,并有简略说明,使我们对其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一)分一百零七韵,基本按《礼部韵略》同用例归并而成。《古今韵会举要》卷一韵目后案语云:“旧韵上平声二十八韵,下平声二十九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共二百零六韵)。然旧韵所定,不无可议,如支脂之、佳皆、山删、先仙、覃谈,本同一音而误加厘析;如东冬、鱼虞、清青,至隔韵而不相通。近平水刘氏《壬子新刊韵》始并通用之类以省重复。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三十韵,去声三十韵,入声一十七韵(共一百零七韵)。”(二)增加了一些字,与《增韵》所增不尽相同。元代阴时夫编了一部按韵编排的类书《韵府群玉》,分一百零六韵。刘渊书上声“迥”韵独用,“拯”与“等”通用,阴书则把“迥”并入“拯”“等”韵,较刘渊书少了一韵。这就是清代《佩文韵府》、《佩文诗韵》等所本,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诗韵”,或称之为“平水韵”。清钱大昕曾见过一部元刊《平水韵略》,金平水书籍王文郁编,亦分一百零六韵,与《韵府群玉》同。书前有许古金正大六年(1229年)序,可证此书比刘渊书至少早二十三年。因此,钱氏认为刘渊只是刊书者,并非著书之人(《十驾斋养新录》卷五)。案,许古序云:“近平水书籍王文郁携新韵见颐庵老人,曰:‘稔闻先礼部韵,或讥其严且简。今私韵岁久,又无善本,文郁累年留意,随方见学士大夫,精加校雠,又少添注语,既详且当,不远数百里敬求韵引。’仆尝披览,贵于旧本远矣。”说明王文郁亦仅是对“私韵”“精加校雠,又少添注语”而已,那么“私韵”为何人所创,“旧本”复何所指,均不得而知。因此,“平水韵”何以得名,何人并韵,已难以确知。《平水韵略》又称《新刊韵略》、《平水新刊韵略》,五卷,《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云昭文张氏有此书,系元大德刊本。又有金正大己丑(1229年)初刊本。案北京图书馆藏有清钞本。钱大昕《潜研堂集》三十六有与谢方伯论平水韵书。

猜你喜欢

  • 水地记

    一卷。清戴震撰。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今屯溪)人。因家计贫寒,年轻时曾做过商贩,又教书为业,并就学于江永,深受其影响,奠定了日后学术基础。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避仇家陷害

  • 中州全韵辑要

    二十一卷。是清人王据范氏《中州全韵》所作的“辑要”。王字覆青,号樗林散人。江苏昆山人。书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王氏自序云:“余廿年留心音韵,而寡闻孤陋,难得指归。国朝《字典》、《韵府》集古今

  • 陈子要言

    一卷。三国吴陈融(生卒年不详)撰。陈融,陈国人,官豫章太守。《隋书·经籍志》称《陈子要言》十四卷,已亡佚。仅《太平御览》中存有《陈子要言》两节,清马国翰辑此两节附考,定为一卷。并将其收入《玉函山房辑佚

  • 石头记

    见《红楼梦》。

  • 续纂江宁府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蒋启勋、赵佑宸修,汪士铎等纂。蒋启勋,字鹤庄,湖北天门人,曾任江宁知府、湖南衡永郴道。汪士铎(1802-1889),初名鏊,字振庵,号梅村,晚号梅翁,江宁人。道光举人。初治三《礼》,

  • 春秋程传补

    二十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程颐晚年作《春秋传》未毕即去世,其书内容始于隐公元年、止于桓公九年,故承泽集诸家说为补,书成于康熙九年(1670)。此书桓公九年以前全录程书,其间词义简约者重为

  • 延禧堂忆旧帖

    二卷。清蔡新(1707-?)辑。蔡新,字葛山,里贯不详。该帖成于乾隆四十八(1784)年,卷前列《澄怀园八友图》,即梁确轩、程莘田、周兰坡、陈月溪、张西堂等在清世宗时寓居园中的八位同道之友,常铣绘图,

  • 绿云山房诗草

    二卷。清劳蓉君(1816-1847)撰。蓉君,字镜香,号采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劳丙堃之女,陈锦书之妻。蓉君少负诗名,才识聪隽,博通经史。为诗文不沾沾于绮丽骈偶,其怀古之作,卓具史识。至于刻画物志

  • 古庭祖师语录辑略

    四卷。明代释□□撰。古庭,是学法师善学的自号。《古庭祖师语录辑略》为语录体佛书。主要记载善学法师博学佛法,弘传宗义的言论及有关教义之见解。善学,俗姓马,出生于儒学家庭。学内外典,尤对《清凉大疏钞》、《

  • 和清真词

    一卷。宋方千里(约1122前后在世)撰。方千里,信安(今广东高要)人,生卒年及字号均不详。方千里官舒州签判,曾和周邦彦、杨泽民词,不久后将三人词作合刻为《三英集》,传于世。此集录词《浣溪沙》、《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