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考注

夏小正考注

一卷。清毕沅(1730-1797)撰。毕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大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甲一名进士,官至湖广总督,好著书;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尝谓经义当宗汉儒,《说文》当宗许氏,编年之史,莫善于涑水(司马光)。因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续资治通鉴》之作,其它著述有《山海经晋书地理志校注》,《关中胜迹图记》等。是书经文用篆体写,传文用隶体写。所附释义,其字必求合于《说文》,可谓自成一体。前有乾隆癸卯自叙,称赞成戴说者,必曲证以申明之,不合者,必求之于诸经,以附合本旨,以此体现尊经后传之精神。然其书有得亦有失,如“时有俊风”云“凡言时有者,皆不时有也”,此深得时字之意;“农及雪泽”云“《汜胜之书》曰,‘雪为五谷之精’,故农望其泽”,此知泽犹雨泽,不必读泽为释;“山之燕者”云;“正月见韭传,囿,圆之燕者,盖类物释义,韭应生于圆,杏应生于山故耳”,足悟传文下语之精。不足之处如“始用畅作”,引《说文》“,不生也”及《汜胜之书》“陈根可拔,耕者急发”,以为即用之说,颇嫌迂曲;“鞠则见”以为即柳星,然柳星十二月已昏见,不当于正月言之。是书中分别正字与假借字,颇多可取,顾凤藻《集解》、马氏《笺疏》大概即本此,此非精通小学者不能为也。考毕氏《释名疏证》,实江声代撰,江声又有《尚书集注音疏》,各有篆书、正书两本,今此书笔意近《集注音疏》,或为江声所为,亦未可知。是书有乾隆四十八年(1783)《经训堂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毛诗述正

    二十八卷。清张其焕撰。其焕字柏龄,湖南长沙人。生平及事迹均无考。是编体例严谨有序。征引浩博有据。诗文之下,首列辑诂一门以训诂名物。次列汇说,广泛采录旧说以疏解诗意。再列微辞,从字面文义入手推求古人之微

  • 夏小正小笺

    四类。清王贞(生卒年不详)撰。王贞,字彦明,别号月池主人,安徽婺源人。书首有自序,略言:“先民有言,《夏小正》即孔子得夏时于杞之书,汉太傅戴氏尝为之传,合而订为礼书。隋唐以降,有别自为卷行世者。宋政和

  • 玲珑帘词

    一卷。清吴焯(1676——1733)撰。吴焯,字尺凫,号绣谷,钱塘(今杭州市)人。焯性嗜藏书,多藏宋元善本,其藏书楼“瓶花斋”称名当世。焯与词人厉鹗为挚友。其词婉约隐秀,律吕谐合,精于上、去、字音之别

  • 赵岐三辅决录挚虞注

    一卷。清黄奭辑。《隋志》载《三辅决录》七卷,太仆赵岐撰,挚虞注。《后汉书·赵岐传》载,岐著《三辅决录》,传于时。章怀注引《决录序》云:“近从建武以来,暨于斯今,其人既亡,行乃可书,玉石朱紫,由此定矣,

  • 汉武梁祠画像题字补考

    一卷。清陈培寿撰。陈培寿,字辅青,江苏丹徒人。瞿中溶已著有《汉武梁祠画像考》,陈氏在瞿书的基础上又作补考。有石印本传世。

  • 左传杜林合注

    五十卷。明王道祐、赵如源合编。王道祐、赵如源皆明末人,生平不详。此书是合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与宋林尧叟《春秋左传句解》二书而成。杜预《集解》己见前。林尧叟字唐翁,宋人,生平不详。杜氏《集解》号为精密

  • 筹算

    二卷。清梅文鼎(详见《历算全书》)撰。这是一部介绍西洋纳皮尔算筹用法的专著,写于1678年。初稿为七卷,梅珏成在编辑《梅氏丛书辑要》时精简为二卷。原术为直筹横写,为了与西方笔算横式书写相适应,《筹算》

  • 四书通证

    六卷。元张存中撰。张存中字德庸,新安(今属广东)人。胡炳文作《四书通》,详于义理阐释而疏于名物考订,存中因排纂旧说,成此书以附其后,故而名曰《四书通证》。该书引经据典,字字必著出处,征引详明,于人习读

  • 后汉书知意

    一卷。民国刘咸炘(见《汉书知意》)撰。《后汉书知意》与他所著的《汉书知意》体例完全一样。如《李通传论》,说“蔚宗不满李通”,“称其温恭有蕴藉”,与班固的《汉书》赞张禹、孔光称其“蕴藉”为同意,是史家论

  • 蓬莱轩舆地丛书

    见《浙江图书馆丛书》。《中国丛书综录》记为《蓬莱轩地理学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