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宋僧史略

大宋僧史略

三卷。宋代释赞宁(919-1001)撰。赞宁生平事迹详见《宋高僧传》辞条。《大宋僧史略》一书,亦简称《僧史略》,虽名为僧史,事实上是佛教事物及佛教典章制度的起源和沿革的记载。赞宁受宋太祖之命编修此书,根据每卷目录下注有“咸平二年(999)重更修理”文字记载推断、大体作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大宋僧史略》一书共分五十九门。上卷二十三门,从佛降生的年代开始,记载三宝的东传、三藏的翻译、寺宇的创建、中国人出家、服装、受戒、斋忏、礼节、讲经、注释经律论、传禅观、密教、以及西行求法等的起源。中卷十七门,从检约僧人的僧制起,记载行香、唱导、赞呗的缘起、僧官的设置、国师的封号、僧官的俸禄、官辖僧尼的机构、以及在朝廷的班位和内道场等的起源。下卷十九门,从皇帝诞辰僧人讲论经义,到赐紫衣、师号、授官秩、筑戒坛、结法社、赠谥号、对国王的称谓、戒坛的班位、出售度牒、盛经的七宝案、城门置天王像、上元节放灯、以及摩尼教等的起源,最后以总论一篇作结束。对于研究佛教史和佛教制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书记述广泛,考证也较严密,订正了一些史实错误。但也存在某些记载错误,如关于释迦的降生年代,在结论上承袭了周昭王时代降生这种不正确说法就是其中一例。本书中还记载了赞宁一些个人见解。他明确提出皈依佛门之人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主张释子不但要经佛业,也应该钻研儒、道教理。主张佛、儒、道三教要和平相处,帝王对三教不应偏废。认为修禅要根据教乘,不应以利口欺人。在“封授官秩”条中,认为释子竞争官阶,“胡不养其妻子,跪拜君亲”。在“度僧规秩”条中,认为国家出售度牒,以供军需,是败坏佛教的弊举。这些言论见解反映了五代至宋初佛教在社会上和思想上的一些情况。现见载版本有宋藏经本和释法道重刻本。

猜你喜欢

  • 徐氏笔精

    见《笔精》。

  • 咏史诗

    二卷。唐胡曾(约877前后在世)撰。胡曾字不详,长沙人《全唐诗》作邵阳人。生卒年不详。曾诗有云:“故园寥落在长沙”,故从)其天分高爽,意度不凡。初累举不第,咸通中,始中进士,尝为汉南节度从事。高骈镇蜀

  • 论语陈氏义说

    一卷。魏陈群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人。位至司空。封颍阴侯。《魏书·陈群传》未载陈氏注《论语》、《释文》,隋唐志也无著录,年久亡佚。何晏撰《集解》收入三节。马融据此,附上

  • 循园诗钞

    八卷。清杨文锴(1863-1927)撰。杨文锴,字鬯孙,湖南宁乡人。光绪、宣统间任江苏盐大使,辛亥革命后返乡闲居,后投水自尽。杨文锴之诗内容较为单薄,很少反映现实。绘景状物之作,尚情真意切,《游洛伽山

  • 亭林文集

    六卷。《余集》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1)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居亭林镇,号亭林。江苏省昆山人。明诸生,性耿介绝俗。“国朝称学有根柢者,以顾炎武为最”(《亭林文集》序)。顾炎武曾周览名山大

  • 三传异文录

    一卷。清彭孚甲撰。孚甲字乔仙,江苏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武英殿大学士彭蕴章(1792-1862)从子。《春秋》三传由于传授源流不同,异文颇多。《三传异文录》以《左传》为宗,以《公羊传》、《穀梁传》作为

  • 大学衍义辑要大学衍义补辑要

    前者六卷,后者十二卷。清陈宏谋(详见《湖南通志》)撰。是书乃宏谋官云南布政使时所刊,取真德秀《大学衍义》四十三卷,辑要为六卷;取邱浚《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辑要为十二卷,盖为边远之士难购全书者而设。

  • 金屋梦

    见《续金瓶梅》。

  • 碑别字补

    五卷。清罗振玉辑。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罗振玉兄罗振辑有《碑别字》一书,未付印而卒,罗振玉为其刊行,并补撰本书,以续其兄之作。书同样以韵的五声分卷,每卷中的字依韵分录,每字列别字于前,而以正体为

  • 连江县志

    ①十三卷,首一卷。清戚弢言纂修。戚弢言,曾任连江县知县。宋嘉定间,陶武曾修邑乘。元延祐间,李荣再修。然其书皆久佚矣。戚弢言莅任后,采访间俗,恒以文献无征,锐意修辑志乘。广征博采,遂成此志。乾隆五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