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

六十卷。唐代释智俨(602-668)撰。智俨,俗姓赵,今甘肃省天水人。十二岁时由父母交给法顺教诲。十四岁时正式出家为沙弥。二十岁受具戒。一生参佛弘法,声名远扬,有“神用清越,振绩京皋”(《续高僧传·法顺传》)之说。被后人尊称他为“云华尊者”或“至相大师”。(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135、372页)智俨一生为兴佛法,探求佛学真谛,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求学不辍。智俨求知若渴,好学上进,不以一师一教为满足。趁两位梵僧来游之机,便从学梵文。尽管隋末天下大乱,而智俨以法为是,从北方法常听受《摄大乘论》,因专心致志遂洞解精义。此后,遍听《四分律》、《八健陀》、《成实》、《十地》、《地持》、《涅槃》等经律论。从名僧静琳参学,深感佛学深奥,难于遍学而专攻《华严》。为学《华严》他赴至相寺听受智正法师所讲的《华严经》后,转而注重读经书遍览藏经,搜寻各种疏释。在获得北魏惠光所撰《华严经疏》之后,便从事六相义的研究,作疏解释《华严经》义理,即《华严经搜玄记》。正因为他初受法师教育,中听智正讲说,末后探讨慧光文疏,才使他学有专功。二,讲论弘法。智俨在至相寺讲说《摄论》。后来又在云华寺讲说《华严》,遂使宗风大振。后世人称他是华严宗二祖。培养了许多门下高僧,如薄尘、法藏、慧晓、怀齐(一写济),义湘,道成等人。其中,法藏成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三,阐明教理。智俨学法以用为先,讲说明理从事著述。他所撰的经论义疏一共有二十余部,章句虽很简略,但解释却很新奇。现存的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六十卷,《华严一乘玄门》一卷,《华严五十要问答》二卷、《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四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二卷。其他多种著述,均已失传。智俨最主要的学术思想,是十玄缘起。他在《搜玄记》、《五十要问答》中简略地解释了“六相”,在《一乘十玄门》中,详细解说了“十玄”。从而,说明了《华严经》的根本思想是法界缘起。《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亦称《华严经搜玄记》或《华严经略疏》。全称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原本为五卷,每卷分上下,故有的书所记为十卷。《搜玄记》是解释《华严经》本经,显示一经的教相及观行的经疏义解。综观全疏,撮经文每章玄义,立为科目,标判分齐,示人以通经之轨则。译华严四十余万言,而记才十四万字,仅及经文三分之一。主要内容是:卷端分五门,即:一,叹圣临机德量由致,二,明藏摄分齐,三,辨教下,所诠宗趣及能诠教体,四,释经题目,五,分文解释。依光统立渐顿圆三教。渐中有三藏,所诠十玄百门。其中,释文举教有八义。即:一,一乘三乘分齐;二,具应;三,回三入一;四,空有;五、凡圣相由;六,常无常;七,三乘同门;八,辨法邪正。八会科判有十义别:一化主,二辨处,三菩萨,四生疑,五集众,六入定,七佛加,八出定不出定异,九动地雨华,十结会平等。《搜玄记》的不足之处是:“和尚章疏,义丰文简,致令后人多难趣入也”。现存比较通俗的版本是天津刻经处本。

猜你喜欢

  • 香东漫笔

    二卷。清代况周颐撰。此书大部分内容记述金石考证、诗词评论方面的内容,其它方面则记载了一些掌故、版本、名人轶事之类内容。作者所著笔记较多,此书可与作者的另外几本金石词话类书互相参证。书中所载的写本《白石

  • 节爱汪府君诗集

    二卷。明汪文盛撰。汪文盛,字希周,崇阳(今湖北崇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历官按察使。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安南之役,功成于毛伯温,然而代谋制胜,实汪文盛之功居多,召为大理卿,因病

  • 东安县志

    二十二卷,清李光昭修,周琰纂。李光昭,字潜严,浙江山阴县人。由监生任武清县丞,乾隆八年(1734)任东安知县。周琰,字西序,浙江萧山县人。东安县志创于明嘉靖年间,后屡修之。乾隆十四年(1749),知县

  • 蜀藻幽胜集

    四卷。明傅振商编。生平见《古论元箸》条。蜀地自汉、晋以来,文章为盛。宋庆元中有程迂孙等《成都文类》,明嘉靖中又有周复俊《全蜀艺文志》。此集分为二十五类,后有傅振商自跋。原刻尚有《秦藻幽胜集》合为一编者

  • 恕谷后集

    十卷。《续刻》三卷。清李塨(1659-1733)撰。清初思想家,直隶蠡县(今河北省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官至通州学正。李塨博学工文辞,师博野、颜元,又从毛奇龄论乐律。本集是其所作的古

  • 洛阳缙绅旧闻记

    五卷。宋张齐贤(943-1014)撰。张齐贤字师亮,曹州(今属山东)人,徙居洛阳。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及第,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司空致仕,卒谥文定。此书乃作者于景德乙己年间以兵部尚书知青州时所作。据作

  • 式古堂书画汇考

    六十卷。清卞永誉(1645-1712)撰。卞永誉字令之,号仙客。镶红旗汉军,一作正白旗。官刑部右侍郎。工画能书,精于鉴赏。朱彝尊论画诗曾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当时卞永誉与宋荦皆精于

  • 辽史拾遗

    二十四卷。清厉鹗(1692-1752)撰。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举人。博览群书,留心金石碑刻,精于宋、辽史实。所著尚有《宋诗纪事》。《辽史拾遗》成书于乾隆八年(1743)。仿裴松

  • 易韵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氏生平见“越语肯綮录”。《周易》的《系辞》及爻象多为韵文,吴棫《韵补》很少征引《周易》文字,至明张献翼始作《读易韵考》七卷。然张氏不懂古音,往往随口取读,或牵引附会,颇庞杂无绪。至

  • 徐乐书

    一卷,汉徐乐(生卒年不详)撰。徐乐,燕郡无终(今属北京市)人。他曾上书言事物,被任命郎中。在《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中有《徐乐》一篇,有人怀疑即其土崩瓦解一书。有人称《徐乐书》观万化之原,锁未形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