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常因革礼

太常因革礼

一百卷。欧阳修(1007-1092)等奉敕撰。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杰出文学家。天圣八年(1030)甲科进士。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熙宁初,对王安石新政不满,以太子少师致仕。有《欧阳文忠集》、《毛诗本义》、《集古录》、《归田录》、《居士集》、《六一诗话》等。他还参与修《新五代史》、《新唐书》等。是书因修当时以参知政事领其衔,而实际编撰多出姚辟、苏洵之手。书分总例二十八卷,(内分子目二十八)吉礼三十三卷,(内分子目三十七)嘉礼九卷,(内分子目十七)军礼三卷,(内分子目六)凶礼三卷,(内分子目二十五)废礼一卷,(内分子目九)新礼二十一卷,(内分子目三十七)庙议十二卷,(内分子目二十六)总计八类一百八十五目。是书仁宗初年先名《礼周新编》,天禧年间复加编定,更名为《太常新礼》,至平中年,英宗赐为现名。是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做为附录,列入未收书目。内缺五十一至六十七卷,已无从补全,但其仍为考查宋代礼仪制度的不可或缺之书。有清光绪刻本。民国《丛书集成初编》本。另外有广雅书局本附校识两卷,为清末廖廷相撰。廷相,南海人,光绪进士,官编修。所作校识千余条,虽不尽完善,亦可为参考。

猜你喜欢

  • 理学辨

    一卷。清代王庭撰。王庭字言远,嘉兴(今属浙江)人,顺治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作者据宋、明诸儒家学说互有得失的状况,撰写本书进行论辨,中心是反对程朱一派理学,认为周敦颐“无极”等学说、程子“性即理”等学

  • 春秋简融

    四卷。清胡序(1716-?)撰。胡序字席珊,诸暨(今浙江诸暨)人。该书前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作者自序,称该书创始于己酉(1789)九月,到庚戌(1790)八月全书告成,乾隆五十六年(1791)春

  • 尚书五行传

    一卷。明孙珏录。孙珏认为,伏生的《尚书大传》,引以传《洪范》,班固的《汉书·五行志》也是根据它来考察五行的,“溯其来自纬书,则大禹之文也,纬书独此为完简”,所以孙氏历引《管子》、《淮南子》、《搜神记》

  • 庄渠遗书

    十二卷。明魏校(1483-1543)撰。魏校本姓李,字子才,号庄渠,江苏昆山人。弘治年间进士及第,授为南京刑部主事,历迁郎中,不为太监刘瑾所屈,召为兵部郎,移疾归。嘉靖元年(1522)复起,官至太常寺

  • 唐会要

    一百卷,五代王溥撰。王溥(922-982),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五代后周至宋初“十年作相”,又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后汉乾珰元年(948),状元及第。隐帝即位后,为枢密使、同平章事郭威幕僚

  • 知稼翁集

    二卷。宋黄公度(1109-1156)撰。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坐贻书台官言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过分水岭时,因题诗中有“谁知不作多时

  • 古今类腴

    十八卷。未著撰者姓名。书前有吴一鹏序谓是王麟洲所作。王麟洲为王世懋之别号。此书分十门,一百二十一子目。采掇成语,以备举业之用。似坊刻之陋本,不似王世懋之作。

  • 超性学要

    三十二卷,目录四卷。意大利多玛斯(1226-1274)撰。多玛斯是欧洲中世纪神学大师,天主教奉为矩矱者。《超性学要》是一部耶稣教类著作,原名《神学纲要》。当时耶稣会士译神学曰天学,此言超性学,故名为《

  • 捕蝗要说

    见《捕蝗要诀》。

  • 经济宏词

    十二卷。此书无序无跋,书前有凡例。题曰:汪学信四如父编次。卷首又题新安太易父汪以时选辑。不详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书共分十二门,全都是明人之文。可备场屋答策之用。其凡例也自称取便制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