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平经国之书

太平经国之书

十一卷。宋郑伯谦撰。郑伯谦生卒年不详,字节卿,永嘉(今浙江宁波)人,初官修职郎,后为衢州府学教授。宋王与之撰《周礼订义》,首列宋代研究《周礼》者,共四十五家,并类编姓氏世次,郑伯谦为第三十一,居黄度、项安世之间,据此估计为宁宗、理宗时人。《太平经国之书》书名取自汉刘歆“周公致太平之迹”一语,与叶时《礼经会元》一书以概括《周礼》而立论相出入,借《周礼》以抒论。此书首列四图,即:“成周官制”、“秦汉官制”、“汉官制”、“汉南北军”。所绘图仅限三朝职掌宿卫,其大意想以宫中、府中、文事、武事,一统于太宰,以明古制。《太平经国之书》列目三十,共三十二篇,皆以周官制度类聚贯通,并设问答,推明建官之所以然,书中还多参证后代史事,阐明古法之好。基本上各篇能贯通经义,颇有创新。其论“天官玉府诸职”一条,宋车若水所撰《脚气集》颇为称道。但其间的命意,亦有不易理解处,如“宰相”一篇,作者主张应文武共权,反对文统武或武统文,然其引南宋初年史证,则是武将韩侂胄等权倾一朝,正是以武统文,此与郑伯谦自己的主张相反。主张人主不可崇俭约,则立论乖僻。清永瑢认为郑伯谦《太国经国之书》不如宋叶时《礼经会元》,然二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太平经国之书》体例严谨,条理分明,是研究官制较完备之书,对后人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版本有:藤花榭刻本;乌丝栏精钞本,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明嘉庆中西山布政司刊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学津讨原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乾隆年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汪氏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侨吴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元郑元祐(1292-1364)撰。元祐字明德。遂昌(今属浙江)人。曾任浙江儒学提举。卒于官。元祐家本遂昌,而流寓平江四十年。因而其集名称侨吴。(元祐另有《遂昌杂录》,名遂昌,以示

  • 丧服要集

    一卷。晋杜预(222-284)撰,清马国翰辑。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司马昭妹夫。咸宁四年(278),继羊祜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次年,连表请攻吴。太康元年(280),

  • 姚吉仙女史诗稿

    三卷。清姚其庆撰。姚其庆,生卒年不详,字吉仙,江苏南汇(今上海南汇)人,姚炜楷之三女,岁贡丁宜福之继妻;在世六十一年。此书刊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前有闵萃祥所作序言及其夫丁宜福所作序言。全诗共

  • 望湖亭传奇

    二卷。明沈自晋(1583-1665)撰。自晋字长康,一字伯明,号鞠通生。江苏吴江(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工曲律,著有传奇《望湖亭》、《翠亭山》、《耆英会》和散曲集《鞠通乐府》,并将沈璟撰《南

  • 校正四书释地

    八卷。清阎若璩(1636-1704)撰,顾问重编。若璩字百诗,号潜邱,江苏淮安人。清经学家,著有《古文尚书疏证》等。问字备堂,江苏高邮人。官河南知县。若璩原书未加编次,顾问为之重为编定。分为三类,地理

  • 乙卯札记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章学诚五十人岁时写成,时值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年),札记题名“乙卯”,意思是以乙卯年为断限,所记内容均在乙卯年之前。本书体例与作者所著《信摭》一书略同,即以记载经史百家的文

  • 石门县志

    ①五十五卷,首一卷,清苏益馨等修,梅峰纂。苏益馨,晋宁人,曾任石门县知县。梅峰,邑人,举人,曾任晃州厅训导。《石门县志》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为五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星野。卷二,图考。卷

  • 徐都讲诗

    一卷。清徐昭华(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徐昭华,字亦为昭华,另一说字伊璧,号兰痴,浙江上虞人,生卒年均不详。嫁骆加采为妻。工楷隶,善丹青。其父徐咸清与毛奇龄友善,奇龄暮年家居,徐昭华从其学诗,称女弟

  • 史书

    十卷。明姚允明编撰。允明字汝服,休宁(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所撰《史书》摘录三皇至元代历朝史书中史文,节略成编。书首有张溥、吴应箕序,并列参阅姓氏二百八十三人。该书版本不详,为《四

  • 葬经

    见《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