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汉蔡邕(133-192)撰。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开封)人。邕性至孝,三世同居。少博学,师事太传胡广。好辞章、数术及天文,喜好音律,又善鼓琴。闲居玩古,不交当世。建宁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六卷。清仲昰保(?-1743)撰。仲是保字羹梅,号翰村,常熟(今浙江常熟)人,生年不详。仲昰保好诗,初学冯武(冯班侄),故其诗格律色泽皆冯氏法。康熙六十年(1721)北至益都,从赵执信,受学,故其诗运
无卷数。明张武略撰。作者为何处人不详。此书自序谓其读易,深绎其义,不过是戒占者以退让谦下之道,明哲保身之机,此乃全书之大旨。因而作者所拟只有四卦:一曰退,二曰忍,三曰默,四曰恕,以退拟遁,以忍拟离,以
一卷。清吴翊寅撰。翊寅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是书据毕沅本及顾广圻校本,剖析源流,比较异同,并参校群书所引《释名》逸文,评论得失,辨正今本讹误。有光绪年间广雅书局刊本。
一卷。宋姜夔(1155?-1221?)撰。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波阳)人。庆元五年(1199)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又上所作《圣宋饶歌歌吹曲》十四首,诏付太常收掌,得免解试进士,不第后隐居。
十八卷。《薠川》集 八卷。明陈与郊(1546-1612)撰。与郊,字广野,号隅阳,别署玉阴仙史,亦署高漫卿。浙江海宁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因母忧而归故,不复出。著述颇丰。其传奇
一百回。清吕熊(约1640-1722)撰。吕熊字文兆,号逸田叟,苏州府昆山县(今上海昆山)人。他性情孤傲,倜傥不群,学识渊博,曾多次被聘为地方官幕僚,但始终没有作官,平生流连山水,足迹遍天下。他的作品
五卷,清李元祺撰。元祺字凤洲,江苏句容县人。李氏以世之学者惟知今韵,读唐宋人诗文,或不解其用韵之故。因取《佩文韵府》与《广韵》之字汇为一书,字数依《佩文韵府》,注中列《佩文》音切于前,次《广韵》之分合
李慈铭(1830-1895)撰。李慈铭,字炁伯,号莼客。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文学家。光绪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性狂傲,不避权要,通经史百家、工诗及骈文,著有《越缦堂日记》、《白华绛跗阁诗集》、
十四卷。明姚文蔚编。文蔚字养谷,钱塘(今浙江余杭)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当初,休宁朱升作《周易旁注》,用王弼本;后程应明更定,从朱子本;文蔚认为经传相离,不便诵读,且旁注细